玉带缠腰的风水 风水先生玉带缠腰( 四 )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③
③民间又传此联系宋代大和尚佛印对琴操出句,联语与此稍异,为: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时,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吗?待自己将水提到岸上时,影子自然就不见了,也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从潭底用吊水桶的绳子系住提上来了,更何况人家还尊自己是“观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着水桶快步走开了 。
王尔烈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称奇 。从大安寺归来,方丈便收王尔烈为徒,悉心授以诗文学问 。由此,王尔烈的学问更是直线递增 。
相传宋朝时有位秀才进京赶考,在一座独木桥上与一个挑柴担的樵夫相遇 。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装和神色,就知道这秀才是赴京赶考的,便对秀才说:“相公,我这里有一对联的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让你先过这独木桥,如果对不出,你让我先过 。”说完,念出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
秀才一听难住了 。因为这上联巧用了析字修辞手法,将“柴”字析为“此木”,将“出”字析为“山山”,非常难对 。秀才无奈,只好给樵夫让路 。樵夫过桥后回过头说:“你连这简单的析字七字对都对不出,恐怕日后功名无望 。”秀才听罢樵夫的话,羞愧难当,当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郁而死 。当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桥附近的山坡上 。据说秀才死后精魂不散,变成一只山雀,整天四处飞翔,口中喃喃地念这上联 。
到了清代某年,适逢王尔烈进京赶考又路过此地,听到黄雀的鸣叫声,感到奇怪 。正好碰见一位樵夫,一打听,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便决定代答下联,让那位秀才的魂灵得以安息 。他望着这座山四周的美丽景色,但见夕阳残照之下,茅舍点点,炊烟缭绕,景致美丽如画,灵机一动,当即吟对下联道:
因火生烟夕夕多 。④
④此联是出现较早的组文成字的典型联例之一,流传颇广,皆无作者姓名,唯此一说指为下联系王尔烈所对 。类似的组字联如: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欲心为,更宜按捺早成名 。出现于鸦片战争之戒烟运动中 。估计是由上述7 字联引申而来 。由此联申引而来的对联还有:此木为柴山山出;木木成林日日昌 。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尤妙;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真是苦;舍官做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
樵夫听罢王尔烈的妙对,拍手赞道:“天衣无缝,天造地设,真奇才也,日后必成大器!”据说那山雀听了下联后,就朝深山飞去了 。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到这种山雀的鸣叫声了 。
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初九,王尔烈在省城顺天府( 时称盛京)贡院里,开始乡试的第一场考试 。当时来这里应考的考生多是直隶(河北)的,辽东考生寥寥无几,王尔烈便是其中之一 。此时正是盛暑炎热之时,应考的富家子弟们个个穿绸着缎,显得凉爽华贵 。王尔烈家贫,穿的是家常粗布衣服,十分寒酸 。一个麻脸考官走过来,见他旧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裤子,便开玩笑地说:
小书生两腿木耳 。
王尔烈见考官善意取笑自己,并无恶意,回敬道:
老大人一脸花椒 。⑤
⑤民间又传,清代四川谐联大师钟耘舫与一帮举子斗对时曾对过此联 。又传为清末张之洞幼年参加童子试时对某知县出句 。
考官没想到竟会受到穷学生的当众奚落,顿时面红耳赤,为了挽回面子,考官又想出半联:
乱石山稀烂梆硬 。
王尔烈毫无难色,应口对出下联:
热河水翻滚冰凉 。⑥
⑥民间又传解放前国民党军阀、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曾对过一副与此相似的对联 。作:山上石稀烂崩硬;黄河水滚开冰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