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意思啊”的核心内容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一 , 李商隐《无题》
相记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变成灰烬 , 眼泪开始变干 。
哓镜但愁云鬓改 , 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李商隐选集》p177)
简注:
相见句 , 曹植《将来会有大麻烦》:别易会难 。 春蚕句 , 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 , 昼夜常怀丝 。 丝 , 谐音“思” 。 蜡炬 , 蜡烛 。 泪 , 烛泪 。 晓镜 , 清晨揽镜 。 云鬓 , 浓密的云状头发 , 指女人的青春 。 改 , 变 。 余年华老了 。 蓬山 , 蓬莱 , 海上仙山 。 此指意中人之居处 。 青鸟 , 神话中传达信息的神鸟 , 见《汉武故事》 。 探看 , 看读阴平 。
散绎:
相见机会已难得 , 到别离时更难堪 。
何况已值暮春时 , 东风吹过百花残 。
春蚕直到将老死 , 蚕丝缠绵方吐尽 。
蜡烛燃尽成灰后 , 点点烛泪才流干 。
清晨揽镜照朱颜 , 青春一去不复返 。
长夜楼头自咏诗 , 月光倾泻觉清寒 。
蓬山仙境何处是 , 应该距离不太远 。
愿倩青鸟通心意 , 为我殷勤去探看 。
二 , 《无题》的本义
品读:
这首《无题》 , 写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 。
首联写别时 , 重笔点染 , 丰富的寓意 , 深切的情绪 。
颔联从自己方面抒写别后无穷的思念与离恨 , 春蚕和蜡炬的比喻中有象征 , 激情 , 平静而深沉 。
转脖子 , 从反面写 , 晓镜 , 夜吟 , 于细意体贴中尽显深情 。
尾联在刻骨的思念与忧伤中故作宽解 , 看到更多我无法控制的内心悲痛和感受 。
写全诗不恨相思 , 纯粹抒情 , 不涉叙事 , 感情的发展是明确的 , 变得自然 , 环环相扣 , 没有其他作者的无题诗跳的太多 , 模糊的缺点 。 就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而言 , 更遇景春 。 此类爱情诗 , 抛弃了生活本身的杂质 , 提纯 , 升华是艺术的结晶 。 后代注李者往往据此类无题去考证作考的恋爱事迹 , 犹如执精以求粗 , 往往求远不求近 , 难道不知道作者已经粗中有细了吗 。
三 , 《无题》的引申义
只有他的诗句是纯粹而深刻的 , 也可以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 如在政治上追求挫败的苦闷 , 以及受挫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 。 清瑶裴潜说:“此等诗 , 似乎在向男人和女人传递爱 , 而世间君臣朋友 , 亦可相通 。 若无此意 , 一般和陌生人差不多 。 这是粗心的人不知道的 。 ”姚不说诗有寄托 , 表示意思可以相通 , 可谓是这类诗歌的阅读方式之一 。
这首诗被选中了《唐诗三百首》 , 大大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 对后世影响很大 。 特别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烛燃尽而发光”一联 ,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 以至于我们常常把这种联系理解为一种理想 , 对祖国 , 对事业的忠贞不二 , 这是一种在本义基础上的引申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