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泥土味怎么去除 泥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泥哇呜,是镇原民间流传的一种古乐器,也有人称之谓“哇呜” 。泥哇呜是用泥土制作而成的乐器,因吹出的声音“呜呜哇哇”而得名泥哇呜 。
【水有泥土味怎么去除 泥土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泥哇呜是用镇原县当地的红胶泥捏制成的,20世纪70年代,当地大多数小孩都会做这种乐器 。捏泥哇呜的泥土,一般选自较深沟渠里的红胶泥,因为沟底的红胶泥细腻且有韧性,容易成型,做出的泥哇呜不易摔坏,而且吹出的声音洪亮悠扬 。
制作泥哇呜前,孩子们在溪水边抠挖出软软的细胶泥,用手掌均匀拍打,边拍边哼着歌谣“油拍出了么,水拍出了么……”将胶泥团反复揉搓摔打,直到胶泥有了韧性,再把泥团放置在阴凉处,使里面的水分蒸发掉,这样捏成的泥哇呜才不会开裂 。
捏制泥哇呜时,先找一块土质细腻而松软的土块,用小刀削制模型,再把晾好的泥团轻轻用手掌均匀拍开成薄薄的泥饼状,均匀地贴在圆形或椭圆形的土块模型上,放在通风处 。待泥饼呈半干状,用小刀轻轻划破泥皮掏空土块,再用手指蘸上搅匀的胶泥水,把刀口合缝严实 。然后用木棍戳六个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或四孔(前面三个后面一个),吹孔留在端正中 。做成后放在草底阴干,阴干后再用黏性强的胶泥浆再通体均匀涂一遍 。
泥哇呜做成后,猴急的小孩等不到泥哇呜晾干,就急急乎乎双手捧着吹起来,虽然没晾够时间导致音效不是特别洪亮,但是“呜呜哇哇”的吹奏声音还是让人开心 。
那时候的农村生产繁忙,教小孩做泥哇呜的一般都是牧养员或看庄稼的老人,这些老人为笼络小孩帮他们看羊,好让自己腾出时间砍点做饭用的柴火,许诺教小孩捏泥哇呜,吹歌曲 。老人们的柴捆砍好后,兑现诺言,教孩子们认识选择红胶泥质地,掌握盘泥的手法和捏泥哇呜的技巧,扎发音孔的位置 。
泥哇呜做成后凉置在草丛中,老人掏出揣在兜里磨的明光发亮的泥哇呜,躺在柔软的草地上,眯着眼望着蓝天上的悠悠白云,双手捧托着泥哇呜,拇指、中指夹持,鼓起嘴对着吹孔吹奏那些社火调 。他们的指法灵活,运作自如,吹奏的音乐悠扬悦耳、行云流水 。《冻冰》《采花》《十劝郎》《十对花》这些民间曲调,泥哇呜吹奏出音律,有别具一格的韵味 。悠扬的乐声,徘徊在青山绿水间,令人荡气回肠 。时光荏苒,泥哇呜这种流传民间的古乐已逐渐消失,家乡热闹的“哇呜喧天”已成为遥远的往事,想起泥哇呜那悠扬清脆的乐声,依然让人神往陶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