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工作原理

1、避雷针工作原理避雷针,又名防雷针 , 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 , 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
【避雷针工作原理】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 。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 , 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 。
2、安装避雷针要注意什么1、避雷针的立杆高度必须按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大小、所在地雷暴日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高度 。
2、在安装避雷针时,每个部件之间必须点焊牢固,安装完成后,要在每个连接处或在金属的表面镀层有损伤的地方做好防锈处理 , 避免被氧化生锈 。
3、要通过引下线和女儿墙上的避雷带或地网连接,连接的电阻必须大于10Ω,如果是子啊土壤电阻高的地方,可以是低昂的放宽些电阻要求 。
4、避雷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每年雨来临前,先要对避雷针进行全面的检查,每个固件连接是否有松动,引下线和地接是否牢固 。
3、谁发明了避雷针美国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现代避雷针 。富兰克林在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 , 他推测: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便发明了避雷针 。
富兰克林全名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物理学家、外交家、文学家等 。
富兰克林是大陆会议代表以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以及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 。
富兰克林对物理学的贡献主要在电学方面,是探索电学的先驱者之一 , 同时还是最早提出绘制“湾流”地图的构想的学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