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1、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 , 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 。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 。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
2、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 , 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 , 秋季第三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 。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 ,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 , 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
3、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进入秋季后 , 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
4、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 传统饮食立秋属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秋的时候人们也会有许多的习俗,包括饮食习俗等等 , 那么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是什么呢?立秋传统饮食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节气吃什么养生】立秋节气必吃的传统食物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 。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 。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 。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 。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 , 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 。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 。于是 ,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 , 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 。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
4、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 , 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 , 可免腹泻 。”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
- 新鲜的竹笋怎么吃 新鲜的竹笋怎么做好吃
- 吃柠檬会变白吗 喝柠檬水皮肤反而黑了
- 红树莓怎么清洗才干净 红树莓怎么吃味道好
- 血橙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人一天吃几个血橙最好
- 海参发霉了还能吃吗
- 红景天什么人不能吃
- 饺子馅怎么调好吃
- 吃一个榴莲会胖几斤 一块榴莲的热量相当于几碗饭
- 家常红豆发糕怎么做好吃 红豆发糕的营养价值
- 催熟的葡萄是什么样的 催熟葡萄的吃了有什么危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