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




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新化北塔
发源于广西的资水,一路向北,穿梭于湘中大地奇山峻岭之间,奔向洞庭 。资水环绕流经湖南新化县城之后,在城北潆洄西下 。拐弯处的岸边有一座古塔,名曰新化北塔 。
这是一座楼阁式青砖料石塔,七级八方,通高42米 。塔基用料石铺垫,外围置石栏杆 。塔身用青砖砌筑,各层出短檐,角上嵌石舫,造型为龙头鱼尾,每层都设有小窗 。塔的正门朝南,门楣用青石砌成,上拱下方 。门头题“北门锁钥”四字,两边书有对联:“正欲凭窗舒远目,直顺循级上高头 。”塔内有492级砖砌台阶,可盘旋而上至顶层 。登塔凭窗,远处群山叠翠,脚下资水流碧,美不胜收 。
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新化北塔正门
新化北塔是一座风水塔 。明清时期,风水学说盛行,许多地方为镇妖压邪、培植文运,纷纷建塔以改善风水 。新化县城的南面是大山,北面则地势较低,按照风水师的说法,存在着“无与为对”的缺陷 。为弥补风水的不足,有必要在城北建塔镇之 。据方志记载,新化北塔始建于雍正九年(1731年),原为木塔 。嘉庆十二年(1807年),因木塔年久失修频临坍塌,当地乡绅募捐改建石塔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底正式开工 。但只建成了塔基,便因资金短缺停工 。到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有人不忍目睹北塔成为烂尾工程,倡议由本县七大家族共同续建,每个家族负责修建一层 。经两年的努力,终于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秋落成 。从开始筹建到全部完工,前后历时27年 。
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新化北塔壁画
重建的北塔气势雄伟、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除了承载着人们补全风水的美好愿望之外,还成为了新化的一大景观 。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精彩篇章 。北塔落成后的第二年,新化籍著名文献家邓显鹤从外地回到家乡,专程前往北塔游览,并写下了《游新化北塔》一文 。这篇游记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内容翔实,是记录北塔历史的珍贵文献 。如文中所述塔门口的石狮子、塔旁的寺庙、守塔的僧人,实物早已无存,只有通过文字方能还原出那时的风貌 。
新化北塔历经近200年的风雨沧桑,主体建筑仍保存良好 。2013年,该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化北塔进入“国宝”行列,主要在于它的建筑艺术价值 。其最耀眼的亮点,是塔的壁画 。新化北塔的外部塔檐和内部各层,都绘有大量壁画 。壁画的内容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动物、花草为主,构图精美,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湖南娄底新化 湖南新化风水留题

文章插图
新化北塔壁画
民间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传说,是壁画的重要题材 。不仅有表现人物的“铁拐李戏虾兵”、“何仙姑捞螃蟹”、“韩湘子蓝采和腾云”等图画,而且有八仙所用的鱼鼓、宝剑、笛子、荷花、葫芦、扇子、玉板、花篮八种法器的图案,俗称“暗八仙” 。这八种法器的含义分别是:张果老所持的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所持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所持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所持的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所持的葫芦,可救济众生;钟离权所持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所持的玉板,可静化环境;蓝采和所持的花篮,能广通神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