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简介 郑和郑个人简介

【郑和的简介 郑和郑个人简介】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郑和的简介”的核心内容以及“郑和郑个人简介”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滇池是红土高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 滇池南岸的晋宁 , 历史悠久 , 人杰地灵 , 这里不仅有辉煌灿烂的古滇文明 , 而且还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 。
600多年过去了 , 郑和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世人淡忘 , 他的威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以致在世界多元化多极化和民族矛盾地方冲突不断升级的今天 , 成为世人祈盼的和平旗帜和耀眼的精神光团 。 很多国家和地区 , 特别是郑和当年下西洋到过的东南亚一带 , 人们把他当神灵一样供奉和崇拜 。
然而 , 明史《郑和传》中 , 关于郑和的家世仅“郑和 , 云南人”五字 , 语焉不详 , 诺大个云南 , 一百多个郡县 , 郑和到底是何方人氏 , 我们不得而知 。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西洋朝贡典录》《殊域周咨录》《明史·外国传》等书籍 , 只记录了郑和出洋的功事、出洋人员、船队规模及诸国情况 , 郑和家世我们仍一无所知 。
作为七下西洋的航海先驱 , 郑和身世、家族家谱值得人们去探寻、去研究、去追忆 。 所幸 , 近年来 , 郑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然一路走热 , 风生水起 。 而郑和故里——晋宁 , 更是不余遗力的潜心研究 , 科学考证 。 上世纪《马哈只墓碑》《郑和家谱》和《南京郑氏家谱首序》的相继发现与现代研究 , 揭开了郑和家世之谜 。 1894年 , 昆阳学者苏晓荃在昆阳月山西坡发现郑和祭父碑 , 后来把此事告诉了清末最后一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 。 袁嘉谷先生于1912年亲自前往昆阳考察 , 果真在昆阳宝山乡和代村旁月山上发现马哈只墓 , 墓有碑文《故马公墓志铭》 , 碑额呈圆拱形 , 上书小篆“故马公墓志铭”六字 。 龟趺碑座 , 石碑正文四周 , 阴刻着缠枝蒂莲花纹 。 正文楷书十四行 , 共284字 , 有的地方字迹残损 。

郑和的简介 郑和郑个人简介

文章插图
故马公墓志铭
公字哈只 , 姓马氏 , 世为云南昆阳州人 。 祖拜颜 , 妣马氏 。 父哈只 , 母温氏 。 公生而魁岸奇伟 , 风裁凛凛可畏 , 不肯枉己附人 , 人有过 , 辄面斥无隐 。 性尤好善 , 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 , 恒保护赒给 , 未尝有倦容 。 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 。 娶温氏 , 有妇德 。 子男二人 , 长文铭 , 次和 , 女四人 。 和自幼有材志 , 事今天子 , 赐姓郑 , 为内官监太监 。 公勤明敏 , 谦恭谨密 , 不避劳勚 , 缙绅咸称誉焉 。 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 , 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 , 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 , 享年三十九岁 。 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 , 礼也 。
郑和的简介 郑和郑个人简介

文章插图
铭曰: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 , 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 。 宜其余庆深长 , 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
时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
《故马公墓志铭》开首便道:“公字哈只 , 姓马氏 , 世为云南昆阳州人 。 ”这说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 , 祖籍云南昆阳州 。 其父和祖父都是极有威望和地位的伊斯兰教徒 , 哈只 , 是阿拉伯语音译 , 为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 。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均被尊为“哈只” , 说明他们都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过 。
碑文为礼部尚书李至刚所撰 。 李至刚和解缙是明代大才子 , 他是左春坊大学士 , 解缙是右春坊大学士 , 与郑和同属朱棣臣子 , 是好朋友 。 因李至刚文采卓然 , 郑和在下西洋之前便托李至刚为其父撰写墓志铭 , 并寄回老家篆刻立碑 , 永乐九年十一月 ,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 , 专程返故乡祭扫马哈只墓 , 在《故马公墓志铭》的碑背面 , 记载了此事:“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家坟茔祭扫追荐至闰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