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原理 复式记账法包括哪三种( 二 )


结算(BILANz)一词来自意大利文的天平(BILANCIA) 。这是一个企业的数字图表 。它就像一座天平一样,左右有两个称盘:右边的称盘里放着企业的投入(负债),左边的称盘放着钱的使用情况(资产) 。从逻辑上讲,两边的称盘必须永远是平衡的 。否则如果一方发生倾斜,那就是有人犯了错误 。由于在账簿里老是画一只天平很麻烦,所以就发明了一个简单的形式:写一个T字,T字一竖的左边就是资产,而右边则是负债 。
复式记账法使商人有可能系统地了解他的业务情况 。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中发生的问题 。他们第一次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企业的赢利到底有多大 。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制定一份别人也能看得懂的数字图表 。这样,商人就可以和别人一同分享知识,数名伙伴可以共同经营,业务可以得到发展 。这也便利他们借贷,可以事先为信贷者计算出对生意是否有利 。这个新方法,从意大利传播到整个欧洲 。凡是采用它的人大多比拒绝采用的人获得更大的利益 。
复式记账法发展阶段
复式簿记的发展与演变,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 。
第一阶段:佛罗伦萨式——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1211—1340年) 。这一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这是目前保存的意大利最古老的会计账簿,现收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奇.拉乌莱芝纳图书馆)
第二阶段:热那亚式——复式簿记的改良阶段(1340一1494年) 。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 。
第三阶段: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1494一1854年) 。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奇欧里发表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第三篇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标志着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正式产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