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怎样备课更有效?( 二 )


六、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 。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拔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 。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可以请教他人,求得别人帮助 。
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教材资源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本人的教学风格等特殊性实现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要,才能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六、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合理科学的确定探究目标,灵活安排教学结构,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数学知识领域,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魅力 。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力争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