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传统节日( 三 )


裕固族服饰的特点
裕固族服饰中保存了部分古代先民的服饰特色,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部分服饰特点 , 形成了现在的独具特色的裕固族服饰 。
取材于畜牧业
裕固族世代以畜牧业为主,因而形成了具有牧业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 。早期,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于茫茫戈壁滩,住帐篷,穿白茬羊皮袄或红高领子的衣服及长统皮靴 。其服饰用料取之于畜牧业本身,衣着式样简单 , 且耐寒、防沙等 。
分礼服和便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裕固族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除畜牧业仍居主要比重外,农业、林业及其他行业发展起来了 。牧区的裕固族仍然穿长袍、皮靴,而在农区及城镇以穿制服为主,只在节日、喜庆的日子才穿传统服饰 。其服装有礼服和便服之分 。
衣服长度相当于身长
裕固族服饰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男女均穿高领、大襟、右衽长袍,长度相当于本人身长,着长裤 。
曾留辫子
过去,裕固族男子有留长辫子的习俗,并将带有丝线辫梢的发辫盘在头顶上 , 现在多留短发 。
鲜血的帽子
裕固族妇女的头饰很具特色 。她们头戴喇叭形红缨帽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 。据说这帽子是为纪念本民族历史上一位被害女英雄的,红缨穗子代表其牺牲时头顶的鲜血 。
3、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每个民族的传承必定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而这些文化也都是经过时间的检测才源远流长 。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个民族 。对于裕固族你了解多少呢?想更了解裕固族文化吗?那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 。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 。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 。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 , 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 。
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 。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 。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 。
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 , 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 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 。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 。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 。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 。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 。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 。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 。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 。裕固族热情好客 , 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 。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 。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 , 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