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米包的做法窍门

1、大黄米包的做法窍门1、食材:大黄米550克,糯米250克,红枣24个,面粉800克 , 温水400克(和面用),酵母8克,白糖(冰糖)适量 。
【大黄米包的做法窍门】2、所有食材准备好 , 首先400克温水里加8克发酵粉,水温以不烫手为宜,混合充分后慢慢倒入800克面粉中,一边倒一边用筷子搅拌,把面揉成光滑面团,盖保鲜膜发酵 。糯米与黄米清洗干净,放到电饭锅中,加平时蒸米饭量的水,泡半小时 。然后开始蒸饭 。
3、发酵到两倍大,手指粘面粉戳到面团中不回缩不塌陷就可 。
4、黄米饭蒸好后很粘,加白糖搅拌 。如果选择冰糖就要在蒸饭前加到锅里 。
5、面团醒发好后切成剂子,盖布再二次发酵,15分钟后,用擀面杖擀成合适大小可以包了,包的时候手心撒点面粉,因为黄米还是热的包好后底部会黏在手上 , 中间放一个枣 。
6、提前把蒸锅添凉水,放上打湿的笼布,把包好的黄米包直接放到锅里,全部包好后盖锅盖略发酵 , 稍变胖就可以蒸了,因为黄米馅是热的,发酵快,嫌慢可以开小火加热,摸到锅热了,不烫手关火发酵即可 。
7、醒发好开大火蒸 , 开锅后转中小火,15-20分钟关火 。此时千万不要开盖,过3-5分钟开盖,不然容易塌陷 。取出时,如果粘到笼布上 , 可以倒扣过来,在笼布上撒点凉开水 。
2、大黄米的功效与作用1、益气补中:大黄米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含量 , 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有益气补中的功效 。
2、健脾益胃:大黄米还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 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 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
3、润肺补肾:《别录》记载大黄米“丹黍米,主咳逆,霍乱 , 止泄,除热 , 止烦渴 。”其有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的作用 , 用于肺肾阴虚,适宜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 。
4、增强免疫:大黄米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
3、大黄米包粽子要泡多少时间泡4-5天 。每天换三次水 , 煮3小时,这样口感才会更加糯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 , 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 , 传说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 , 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 , 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
4、煮小米粥用小黄米还是大黄米煮小米粥要用小黄米,它以谷子为原料加工而成,比糜子加工而成的大黄米更适合煮粥 。煮小米粥要先把小黄米淘洗干净,再放入清水中炖煮二十五分钟左右,接着往锅中加入红枣、桂圆炖煮至小米粥粘稠 , 最后放入适量的枸杞即可食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