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常见的傣族乐器有哪些( 二 )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 , 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 。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 。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 , 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 , 作成了象脚鼓 。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 。因此 , 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
现在,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 。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 。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 , 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 。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 。
击鼓人夹鼓于左胁下,双手击鼓面 。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 。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 。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 。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
2、鼓类乐器有哪些鼓类乐器有腰鼓、狼帐、渔鼓等 。
腰鼓: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 , 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 。明代以来 , “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形式 。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 , 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 , 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 , 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
狼帐:又名“两杖鼓” 。流行于福州地区 。狼杖源于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形制与朝鲜族长鼓相似 。鼓身木制,全长约70厘米左右,中部细小 , 两端粗大而中空 , 两面蒙牛皮或蟒皮 , 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 。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乐器之一 , 也用于闽剧伴奏 。
渔鼓: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 。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 , 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 , 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
3、乐器有哪些 常见的乐器有哪些1、吹奏乐器:吹奏乐器多是由带孔的管子组成,且多为竹制的 。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吹奏乐器种类繁多、音色也丰富多彩 。
常见的有:笛、笙、排笙、巴乌、葫芦丝、芦笙、管子、埙、唢呐、箫等 。
2、弹拨乐器:弹拨乐器属于弦乐器 , 且多为用手指或拨子拨弦,或者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 。
如:琵琶、扬琴、筝、七弦琴(古琴)、冬不拉、热瓦普、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等 。
3、打击乐器:打击乐器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流传千年,一般都是通过敲打乐器本身发出声音 。
如:堂鼓(大鼓)、缸鼓、铜鼓、碰铃、定音缸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等
4、拉弦乐器:拉弦乐器是用安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 , 使之震动发音的乐器 。我国拉弦乐器种类繁多,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 。
如:板胡、二胡、马头琴、革胡、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