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贤的成语 求贤令



让贤的成语 求贤令

文章插图
《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连用史实和典故,使得求贤标准形象地表达出来,突出“唯才是举” 。这篇文章,写得起伏交幻,感情如层峦叠嶂,行文似游龙戏水 。语言简明、洗练,要言不烦,颇具说服力 。
让贤的成语 求贤令

文章插图
【原文】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让贤的成语 求贤令

文章插图
【注释】
令:是一种文体名称,是皇帝或大官向文武官员或民众发布的一种告谕文字 。
受命:古代把开国即帝位说成是受天命 。这里指开国 。中兴:由衰败而重新复兴 。
曷(hé)尝:何曾,哪有 。
曾:乃、往往 。闾(lǘ)巷:里巷 。
“孟公绰(chuò)”二语:见《论语·宪问》,是孔子的话 。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 。赵、魏:晋国赵氏与魏氏两家,世为晋卿,封邑比小国还大得多,后与韩三家分晋 。老:家老,家臣,私家奴仆的头头 。优:有余 。滕、薛:两个小诸侯国,均在今山东境内 。这句是说,孟公绰寡欲廉洁而缺乏才能,作为大贵族家臣头头是好的,作为小国的官员是不行的 。
齐桓: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任用管仲,使齐国强大,成为五霸之首 。但管仲并不廉洁,早年和鲍叔做买卖,他多取利金;后为齐相,生活奢侈 。这句说齐桓公如果一定要用廉士,则不能用管仲,也就不能称霸于世了 。
被褐(hè):穿着粗麻的黑色短衣 。被褐怀玉比喻怀才不遇流于困顿,语见《老子》 。这句指姜尚(字子牙),殷商末年钓于渭水岸边,被周文王访到,尊为国师,治理国家,使国家兴盛起来,最后佐周武王灭了商朝 。
盗嫂受金:指陈平 。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 。魏无知了解他是个人才,就推荐给刘邦 。刘邦问他有无此事,魏说,你问的是“行”,我荐的是“才”,当前最需人才,盗嫂受金算什么!后刘邦重用陈平,建功立业 。
二三子:诸位,你们,指臣僚下属 。佐:帮助 。明扬仄(zè)陋:发现推举那些埋没在下层贱业中的人才 。
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救举荐上来 。
让贤的成语 求贤令

文章插图
【译文】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到贤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呢?在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难道是偶然的际遇吗?是上边的人寻求发现的呀 。这是特别需要访求贤才的时刻 。
“孟公绰做大贵族的家臣是好的,但却当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行政长官 。”假如非得是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怎么能称霸于世呢!当今天下有没有(像姜尚那样)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呢?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指斥为盗嫂受金而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呢?
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 。
【创作背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