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龟守水口 老屋发现龟形井风水宝地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 。请点击关注 。大凡古村一般都有一个看起来古老的名字 , 然而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最北端 , 却有一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的古村 , 名字却简单直白 , 就叫做古寨村 。听起来十分偷懒 , 然而却又名副其实 。因为在古代时候 , 一是为了防止土匪强盗进村骚扰 , 二是地处交通要道 , 所以村子四周被城墙包裹 , 成为一座寨堡 , 因此 , 古寨的村名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
古寨村虽然归属长治市沁源县管辖 , 但毗邻晋中市平遥、介休 , 这里的村民说话的口音也带着浓浓的晋中口音 。这里地处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的交接处 , 虽然偏远 , 但是自古就是沁源通往平遥、太原的必经之地 , 也是潞商北上南下的交通节点 , 更是军事争夺的战略要塞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 使得古寨村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 , 糅合了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 , 构建了完整的防御性村落格局 , 传承了特殊的民风民俗 , 留下了大量综合晋东南和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院落 , 不但生动地反映了古寨村昔日的兴盛与繁华 , 而且清晰地展示了上党山地民居的特色和建筑艺术 , 为了解上党山地古民居建筑留下了鲜活的标本和人文景观 。因此 , 古寨村先后获得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

风水宝地龟守水口 老屋发现龟形井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古寨村的古窑洞
在有寨墙之前 , 古寨村就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 , 因为它地处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的交接处 , 是沁源通往平遥、太原的必经之地 , 也是潞商北上南下的交通节点 。在历史上 , 隋朝末年 , 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和窦建德率领的夏军 , 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 。在解放战争中 ,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谢富治的政治部、后勤部 , 曾长期驻扎古寨村 。汾孝战役后 , 在古寨村还召开过万人祝捷大会 。
前两年 , 在古寨村北面 , 还能看到残存的一段土墙 , 现在已看不出模样了 。原先寨墙的位置已经长满荒草 , 无言地记录着过往岁月保寨安民的辉煌经历 。村子东西南北四面 , 分别建有四道堡门 , 现只存东、北、中三个了 。
风水宝地龟守水口 老屋发现龟形井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古寨村保留下来的堡门 。
胡哥一行在走访中看到 , 这三个堡门形制大小类似 , 全部都是青砖碹券洞 。宽约4米 , 深约5米多 , 高2米多 , 在入口的拱券内侧进深一米多的两侧墙壁下部 , 分别嵌有一块门栓石 , 插门栓的石孔直径约有15公分 。由此可见门栓的粗大 , 虽然门扇已经不存 , 但也可以想见堡门的门板也应该相当厚重和坚固 。
堡门的券洞上方 , 过去还建有壮观的阁楼 , 村东的阁楼住了神仙 , 是观音阁 。高大的寨墙和坚固的堡门城楼 , 将古寨村围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城堡 。它的规模形制 , 颇像一个小小县城 。你还别说 , 它不仅仅是像县城 , 在清代康乾年间 , 朝廷还真有在古寨村设立县衙的想法 , 以管辖周边40里范围内的山村 , 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达成 。不过 , 一部分村民倒是把自己居住的一小片院落叫做“城里” 。这片院落有四五座大院 , 每院住有六七户人家 。这么说来 , 这二三十户人家都是村寨里的城里人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