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神志活动
神志,又称神明、精神 。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 。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 。人的神志活动主要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两个方面 。
神志活动与五脏调节
【明悟 神意是什么意思】1.五神与五脏:五脏与五神的关系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以称五脏为“五神脏” 。神魂魄意志是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属于脑的生理活动的一部分 。中医学将其分属于五脏,成为五脏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但总统于心 。
(1)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统领和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 。魂、魄、意、志四神以及喜、怒、思、忧、恐五志,均属心神所主 。故曰:?“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 。”“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类经?脏象类》) 。
(2)肺藏魄:魄是不受内在意识支配而产生的一种能动作用表现,属于人体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即无意识活动 。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以及躯干肢体的动作、新生儿的吸乳和啼哭等,都属于魄的范畴 。故曰:“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类经?脏象类》) 。魄与生俱来,“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为先天所获得,而藏于肺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肺藏气,气舍魄”(《灵枢?本神》) 。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 。反之,肺病则魄弱,甚至导致神志病变,故曰:“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灵枢?本神》) 。
(3)肝藏魂:魂,一是指能伴随心神活动而作出较快反应的思维意识活动,“随神往来者谓之魄”(《灵枢?本神》);一是指梦幻活动 。“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类经?脏象类》) 。肝主疏泄及藏血,肝气调畅,藏血充足,魂随神往,魂的功能便可正常发挥,所谓“肝藏血,血舍魂”(《灵枢?本神》) 。如果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魂不能随神活动,就会出现狂乱、多梦、夜寐不安等症 。
魂和魄均属于人体精神意识的范畴 。但魂是后天形成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魄是先天获得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类经?脏象类》) 。
(4)脾藏意:意,忆的意思,又称为意念 。意就是将从外界获得的知识经过思维取舍,保留下来形成回忆的印象 。“心有所忆谓之意”(《灵枢?本神》) 。“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类经?脏象类》) 。脾藏意,指脾与意念有关 。“脾藏营,营含意”(《灵枢?本神》)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充盈,髓海得养,即表现出思路清晰,意念丰富,记忆力强;反之,脾的功能失常,“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脾阴不足则记忆多忘”(《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 。
(5)肾藏志:志为志向、意志 。“意之所存谓之志”(《灵枢?本神》):即意已定而确然不变,并决定将来之行动欲付诸实践者,谓之志 。故曰:“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类经?脏象类》):意与志 。均为意会所向,故意与志合称为意志 。但志比意更有明确的目标,所谓“志者,专意而不移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 。即志有专志不移的意思 。“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肾精生髓,上充于脑,髓海满盈,则精神充沛,志的思维意识活动亦正常 。若髓海不足,志无所藏,则精神疲惫,头晕健忘,志向难以坚持 。
- 防爆天使凯尔的由来 防爆天使凯尔是什么英雄
- 相信风水的人是什么心理 风水是心理的作用吗
- 厉兵秣马的成语意思 厉兵秣马的意思是什么?
- 王的拼音怎么写 王的解释是什么
- 李的拼音怎么写 李的解释是什么
- 胸的拼音怎么写 胸的解释是什么
- 手的拼音怎么写 手的解释是什么
- 美的拼音怎么写 美的解释是什么
- 卜的拼音怎么写 卜的解释是什么
- 人的拼音怎么写 人的解释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