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从象牙塔中走出的一刻 , 就注定了一次次的寻求落地与商业探索历程 。
早在20世纪80年代 , 伴随人工智能第一次浪潮遭遇“AI的冬天” , 人们当时就清晰得知 , 早期的AI只有如蚂蚁般的商业功用 。 时至今日 , 人工智能独角兽们走过黄金时代 , 还在集体突围 。
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总裁李睿宇说:“创业过程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事情是 , 每次深入到产线 , 都会看到产线工人每天在做着重复的工作 , 尤其是一线的质检人员 , 往往需要凭借肉眼去检查产品缺陷 , 由于缺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最终缺陷检测的准确率难以保证 。 我希望思谋科技能够通过AI的能力辅助他们完成此类重复性工作 , 尽可能地降低他们的工作负担 。 ”
于是 , 李睿宇主导规划并交付了思谋科技SMore ViMo (Visual Inspection and More) 工业AI平台, 这是一款全流程工业视觉AI端到端系统 , 无需专业编程人员 , 即可完成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 , 自动适配工厂所需的App和软件 , 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产线良率、改进工艺 , 促进产值产能的增长 。 李睿宇希望自己可以运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 , 结合工业场景中的真实需求和痛点 , 打造出一系列行业领先、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 , 助力行业完成智能化的转型 , 为中国的智能制造贡献出思谋科技的力量 。
文章图片
李睿宇是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总裁 , 主导规划并交付了思谋科技SMore ViMo 工业AI平台 。 图片来源:ASKA LIU
前沿技术的商业化通常需要一个临界点的到来 。
李睿宇表示 , 思谋科技的目标是通过摆脱单个算法领域的数据局限 , 以系统化体系架构开创 AI 2.0 时代 。
李睿宇介绍 ,SMore ViMo工业AI平台是思谋科技最受欢迎的产品 , 这是一款全流程工业视觉AI端到端系统 , 可全面降低产线对AI专业能力的依赖 , 方案上线后无需专业编程人员 , 即可完成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 , 让生产过程从人工操作变为人工管理 , 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
在这场智能化革命中 , 思谋科技是唯一一家致力于打造新一代AI系统架构 , 搭建了全球首个工业AI操作系统 SMore AIOS , 形成了SMore Factory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建立了完善的软硬件生态 , 拥有全栈工业AI软件与智能设备开发能力 , 以及产线级部署能力 。
在检测领域 , 思谋科技率先落地被誉为“人类制造业皇冠上明珠”的半导体行业 。 以12英寸的硅片检测来说 , 晶圆片单一晶粒尺寸极小 , 其检测接触面直径一般只有50微米 , 相当于头发丝断面的2/3 , 传统检测方式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 。
基于SMore ViMo检测/测量模块 , 思谋科技实现了晶圆硅片全线的自动化检测 , 并可同步实现了对产线数据、产品良率的统计分析 , 处理速度每一片只要0.4秒 , 每一天可以处理一万片以上的半导体的硅片 , AI全自动化处理效率提高了96% 。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 , 思谋科技已落地1,000多个细分行业 , 包括卡尔蔡司、宝洁、联合利华、空客、博世、舍弗勒等超过100家世界知名企业和机构 。
从 2020 年疫情至暗时刻获得天使轮融资 , 到今年6月完成2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 , 成立于2019年末的思谋科技跻身独角兽企业 。 此次融资集结一众明星资本 , 包括老股东IDG资本、基石资本、红杉中国、松禾资本、联想创投、真格基金 , 新股东包括和暄资本、雄牛资本、绅湾资本等产业资本 。
李睿宇表示 , 思谋科技能够得到资方认可的原因首先是拥有非常强大的解决方案团队 , 懂场景 , Know-How 。 我们既有来自IBM、SAP等老牌工业服务商的人才 , 又有来自于大型传统制造企业一线的懂工艺的人才 。 同时 ,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 , 培养员工精通生产流程和工艺 。 在技术层面 , 思谋科技的核心技术团队具有20余年科研积累 , 拥有多项世界冠军算法 , 是全球最早投入视觉AI研究的团队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