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勤奋的故事

1、司马迁勤奋的故事1、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 。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 , 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 。由于他非常勤奋,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后来 , 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
2、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 。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 。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 。
3、为了集中精力写好《史记》,司马迁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 , 就钻进书房里去,一直写到深夜 。在写作期间 , 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判处了重刑 。他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史记》这部巨著 , 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
2、司马迁的称谓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 后任中书令 。被后世尊称为史圣、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
1、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
2、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
3、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
3、司马迁姓什么司马迁姓司马 。司马,百家姓之一,复姓 。
司马迁,前145年出生,字子长 , 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 , 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即前108年任太史令 , 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4、司马迁是太监吗【司马迁勤奋的故事】司马迁不是太监 。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 , 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 。他的身体跟太监差不多,他先任太史令,后至中书令,是朝堂正经官员 , 但他不是太监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 , 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