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 。
2、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 , 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 , 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
3、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 , 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 , 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 , 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
2、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有这样一本书,它巍然屹立在文学的巅峰 , 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就是――《三国演义》 。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各路英雄舍生忘死 , 为了国家和志向而拼杀的故事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听着歌,看着《三国演义》 , 我仿佛走进了书中那烽火连天 , 英才辈出的年代 。
我为关羽的忠勇而叹服,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的身边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曹操赏识 , 但面对曹操的各中赏赐都不予理睬 , “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 也丝毫不能打动他,在诸葛亮火烧赤壁后,受命领兵追击曹军 , 却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这气节高尚,武力超群的人怎么不叫人为之倾服 。
我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折服 ,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他足智多谋 ,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江东之时,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无一不是神来之笔,称得上是算无遗策 。他呕心沥血 , 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出师表》可见其赤胆一片,七出祁山,联吴伐魏,最后病逝五丈原,令人痛惜 。
我为曹操的多疑而不耻,在“怒杀吕伯奢”这回中 , 将他的疑心重表现的淋漓尽致 。吕伯奢一家本是为了招待曹操杀猪,在磨刀之时被曹操看到,曹操以为要害他性命 , 于是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 。他还有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之人品性 。但他本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位霸主,有雄才伟略,善用谋略 , 在与刘备青梅煮酒之时,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读之此处,曹操枭雄本质跃然于纸面 。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让人受益匪浅的巨著,走近它,品味它,它会让你爱不释手,深深的陶醉在个荡气回肠的世界之中 。
3、写好读后感的技巧和方法1、研读原文 。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 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
2、确立感发点 。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
一篇文 , 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 , 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 。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 , 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 , 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 。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 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 。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 , 不一一赘述 。
-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的妻子是谁
- 三国演义电视剧剧集名称
- 西游记读后感50字
-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200字
- 鱼洗共振盆原理实验报告1200字 鱼洗共振盆原理
- 朝花夕拾第二章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诸葛亮是哪里人
- 三国演义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 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段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