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备临终前所施的最后一计是什么白帝城托孤 ,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2、刘备临终前跟诸葛亮说了啥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 , 自取其败 。悔恨成疾,死在旦夕 。嗣子孱弱 , 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不然 。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丞相宜深察之 。朕不读书,粗知大略 。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 。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 。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 , 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
3、刘备临终托孤有何用意为了让诸葛亮帮助自己的儿子继承霸业 。
刘备白帝城托孤充满了政治上的诡诈 。且看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短短几句,直接给所有在场之人提出并且确定了诸葛亮日后的政治地位问题 。用意煞费苦心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 , 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 。”但是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我过世以后,你们弟兄三个,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 。”说完 , 让两
4、刘备临终对诸葛亮说可自取之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我应该辩证的看待 。这句话的理解是:如果刘禅没有治国才能,那你诸葛亮可以把他架空,自己拿主意(自?。?。另外,将取”翻译为决断” 。这可能吗?
首先 , 我们要清楚一点:若刘备赋予诸葛亮废立之权,那么他必须毫无选择的接受遗诏 。作者对此却敢断定诸葛亮一定不敢接受 。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读一读《三国志·诸葛传》的有关记载就可以弄明白 。对于托孤,只要选对人即可 。为什么刘备在托孤时提到曹丕,并且还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难道刘备教唆诸葛亮学习曹丕吗?要知道那时曹丕早已把汉献帝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 。因此,这是刘备向诸葛亮施压 。并且 , 压力不断加大 。刘备竟然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 。终于,诸葛亮涕泣曰: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因此,诸葛亮被迫接下遗诏 。况且,在这里没有敢与不敢之分 。
其次,刘备为如其不才”做好了准备 。我们知道刘备有三个儿子 。临终时,他不仅给了刘禅,而且给了刘永、刘理一份诏书 。并且,刘备对刘永、刘理说: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已 。”这与刘备对刘禅说的话如出一辙 。因此 , 刘备把刘永、刘理视为替补” 。除此之外,没有更为符合逻辑的解释了 。
【刘备临终前所施的最后一计是什么】再者,取”为选择”与译为判断”并没有本质区别 。让诸葛亮自己选择接班人与让其判断谁当皇帝 , 这两者是一致的 。但是,作者却说取”为赋予诸葛亮独裁之权” 。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
- 王者荣耀刘备前期如何快速发育
- 假如诸葛亮辅助的不是刘备而是曹操那么结局会怎样
- 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故事情节
- 三国的刘备有哪些文臣武将
- 刘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提问赤壁之战时候刘备兵力有多少
- 刘备临终托孤有何用意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用原文回答
- 刘备的大儿子刘封的母亲是谁
- 刘表让刘备占领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要 刘表为什么把荆州给刘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