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堡战役 盖茨堡之役



尼科堡战役 盖茨堡之役

文章插图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 。这就是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 。这就是人民的逻辑 。
这句话出自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同志著名的《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这篇论文的份量相当大,并不是因为它磅礴大气的文笔和严谨周密的行文逻辑,而是毛泽东同志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作了一次精准的预判 。
在具体谈及新中国与美帝国主义的关系时,毛泽东同志说了这样一句话:
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
毛泽东同志说话做事一向谨慎,尤其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但是唯独对美国下了“生死”定义!
这不是人与人的吵架拌嘴,所说的一时狠话,而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生死论断 。
放眼七十年的近现代史,你发现这句话是对的 。
要是把历史的眼光再放长远些,放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你会更加确信它的正确性 。
尼科堡战役 盖茨堡之役

文章插图
美国独立战争电影剧照
美国的起家史,是一场豪强抢夺前段时间,在读历史学家王元崇的《中美相遇》时,王教授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说:
美国的帝国主义隐藏在他们的“文明使命”里,他们打着“拯救世界文明”的旗号,实施多元化的领土扩张,他们把“侵略”藏在“拯救”里 。
简单地说,把“侵略”包装成“拯救”,披着拯救全人类的外衣,实现不可告人的对外侵略目的 。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英国人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 。1787年通过美国宪法,宣布成立联邦制国家 。
美国在建立之初,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 。经过短暂的“休憩”,从1803年开始,美国开启“西进运动”,从此踏上扩张的道路 。
先从法国人手中买入路易斯安那州,使得当时的美国领土扩增一倍 。但是想要向西扩张,只靠一个路易斯安那州远远不够,还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 。
于是乎,在1845年,原本是独立国家的德克萨斯国因为格兰德河的归属问题与墨西哥闹得不可开交 。美国伺机向德克萨斯国抛出“橄榄枝”,称:
只要德克萨斯国愿意加入美国,美国承认格兰德河归德克萨斯所有 。
尼科堡战役 盖茨堡之役

文章插图
格兰德河地理位置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应该说是美国的典型手法 。看似很友好的一幕,实际上杀机四伏 。
德克萨斯国与墨西哥是死对头,双方因为格兰德河归属问题,关系进入白炽化 。
同为美洲大陆的“友好”邻邦,美国的态度举足轻重 。可以说,只要美国稍微偏向于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是毁灭性打击 。
表面上是要“保护”德克萨斯国,实际上是想要吞并德克萨斯 。
德克萨斯同意美国的“收购”意向的话,生活微笑着继续 。
德克萨斯不同意美国的建议,那么只能是图穷匕见,武力吞并,与墨西哥坐地分赃 。
虽然德克萨斯同意了美国的想法,武力干预的一幕没有发生,但是用历史的思维来推断 。假如拒绝的话,德克萨斯依然难逃亡国厄运 。
为了让自身的侵略扩张显得更具有正当性,一位叫约翰·奥沙利文的纽约杂志编辑,发明出一个新词叫“昭昭天命”,把美国的西进扩张说成“实现在上帝赋予的这片大陆上为每年增加的数百万人口自由发展而扩张的天定命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