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阅读理解

1、粽子的阅读理解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 , 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 , 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 。人民怀念他 , 纪念他 。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尊敬献给诗人,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 。每逢端午节,人们不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 。
2、粽子的发明者是谁粽子的发明人是汉族人民 。粽子,古称“角黍”“筒粽” , 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传说是汉族人民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 , 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 , 监亦有光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
3、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吃粽子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传说 ,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 , 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 , 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 , 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
4、西米粽子的做法和包法把准备好的西米去除杂质,用牛奶搅拌均匀 , 让西米表面都被湿润就好 。西米不用像糯米那样泡软,这点很方便快捷 。
根据个人喜好,把西米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倒入抹茶粉 , 搅拌均匀 。
包粽子的竹叶要提前洗干净用水泡好,然后把红枣切成丝状,豆沙揉成小的球状丸子 , 不要太大个了 。
原味的西米粽子是搭配红枣丝的,把泡好的竹叶折成勺状,填入西米,中间放入红枣丝 。用竹叶裹好,绳子绑起来 。
抹茶香味的西米粽子是搭配豆沙,把泡好的竹叶子对折裹成勺状,填入抹茶香味的西米 。中间放入一个豆沙丸子 , 裹好 , 用绳子绑牢固 。
个人绑的比较简单,但是很牢固 。因为要两只手操作,没有拍具体的绑粽子的方法,自己摸索哦,棉线绑牢不要漏米就好 。
【粽子的阅读理解】把包好的西米粽子放入锅中,水浸没粽子 。大火煮2个小时左右后 , 关火焖十几分钟再取出品尝下 。看下西米有没有熟,完全透明就熟透了,如果没熟的话就开火继续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