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什么习俗

1、冬至有什么习俗1、祭天: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冬至祭天习俗,盛于唐宋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祭祀表达了古人为天下苍生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也体现其对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
【冬至有什么习俗】2、祭祖: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 。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 。在祭祖的同时 , 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 。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 。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
3、数九九:民间把冬至又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就是从冬至日起 , 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 。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 。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 。如北方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4、吃饺子: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 , 有吃饺子的习俗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冬至的习俗 , 是为了纪念 。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当然也有例外,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 , 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
5、吃汤圆: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
6、赠鞋:冬至节 , 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 , 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 。送给男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 。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 。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 。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
7、藏冬冰:冰的应用十分广泛 , 可以保鲜,又可入药,夏季用冰制作冷饮,需求量更大 。我国古人很早就懂得如何制冰用冰 。《诗经》中有纳于凌阴的句子,可见民间藏冰,远在周代就已经实行 。
2、温州冬至有什么风俗冬至,温州人俗称“冬节”,旧时与清明、端午、春节并列为农村“四大节气”,有“肥冬瘦年”、“冬节大如年”的说法,自古有吃汤圆麻糍过节的风习,寓意团圆喜庆 。
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冬至,粉糯米为丸,或炊舂为糍,以享先充馈 。官僚相贺,略如元旦 。”大约自宋代开始,温州民间有“吃了冬节汤圆大一岁”之说 。《平阳县志》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 , 曰汤团,食之云长一岁 。”
3、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立冬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
“冬至” , 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 , 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