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洛城闻笛是什么体裁的诗《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 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
2、春夜洛城闻笛内容1、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2、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
3、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 , 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3、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全诗1、《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2、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 , 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
4、春夜洛城闻笛主旨1、《春夜洛城闻笛》主旨是思乡 。
2、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
3、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
4、全诗扣紧一个“闻”字 , 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
5、春夜洛城闻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亲人深深的怀念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了作者闻笛时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感情直率真挚,使人回味无穷 。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赏析
题目中的“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时间 。首句从笛声落笔,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暗飞”二字变客体为主体,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 。次句着意渲染笛声 , 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心切 。
【春夜洛城闻笛是什么体裁的诗】听到笛声后 , 触发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 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 。《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三、四两句从他人反说,抒发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