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哪里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哪里1、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可以翻译成:孔子认为 ,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
2、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 。从戉 , 从尗,尗亦声 。戉(yuè),斧子 。戚戚:形容不断用斧子砍伐的声音 。
3、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 , 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
4、坦荡之人不为事扰,面无惧色依度而行;戚戚之人踱于事 , 瞻于事,形容枯槁于事,变坏于事 。
5、“君子坦荡荡 , 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 , 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
2、君子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 , 小人长戚戚 。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编撰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3、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什么意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 , 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哪里】出自《论语》,《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 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 , 并加以注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