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 )


回溯历史,最初的重阳节是祭祖、祈祷丰收的节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把庄稼入了仓,怀着丰收的喜悦为祖上敬香献上贡品,感谢祖上保佑丰收 。
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望远的习俗,按照阴阳学来说,秋天是肃杀的季节 , 比如古代朝廷杀人多在秋后处斩 , 如此一来低洼地带容易聚集浊气,高处则是清气上扬的集聚地 , 人呼吸清气则神清气爽,也就是说登高望远有益于身体健康 。
由于深秋来临,重阳节也是万绿凋零的季节 。恰好这和一年之始的“踏青”遥相呼应,所以重阳节又有“辞青”之说 。
重阳节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登高望远,有的地方,人们为了防止蚊虫的侵扰,登高望远的时候身上还佩戴菊花或茱萸 。
茱萸又称山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此植物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意思是在登高望远的时候,想起了远方的兄弟,身上佩戴着茱萸 , 身边却少了一个人 。
在重阳节这一天,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北方人多喜欢在这一天吃葱花咸食或黏火烧,南方则喜欢吃重阳糕 。
重阳糕的做法多种多样,又叫花糕 , 菊花糕 , 五色糕,手巧的女人会把花糕作成9层,寓意重阳,花糕吃起来松脆甘甜 。
有的地方吃枣糕和面条 , 吃枣糕寓意日日升高,吃面条寓意长寿 。
有的地方在这天有放风筝的习俗 , 风筝放的越高说明身体越健康 。
重阳节除了登高望远还有赏菊活动 。深秋季节菊花泛黄,当万物肃杀的时候,菊花却生机盎然,菊花不畏寒霜的品格让人肃然起敬 。
除了赏菊还有喝菊花酒的习俗 , 据说喝了菊花酒,年年久久 。
另外有的地方重阳节这天 , 出嫁的女儿要拎着着菊花酒和重阳糕回娘家探望父母,这叫归宁父母,实际上这是一种敬老爱老的活动 。
意思是一年将过去,女儿忙完地里的活,探望一下父母 , 冬天马上要来了,为双亲准备好御寒的棉衣 。
4、重阳节的来历故事1、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 , 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 , 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 , 勤学苦练 。
2、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 , 你可以回去除害 。”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 ,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
3、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 。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
4、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
5、关于重阳节的来历1、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 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 , 告备于天子 。”由此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
2、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 , 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变发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
3、意义是在重阳节 , 也是有着久久和九九是同音 , 所以也是有着健康和长寿的含义,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觉得九九重阳也是双九重叠、日月并阳,所以人们觉得这个的日子也是应该要庆贺的 , 更加要特别的对待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