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三 )


马肚带的制作从搓线到编织 , 完全由手工完成 , 许多裕固族人都会这门技术 。为了编织出美丽大方的花纹 , 编制者利用毛线的天然色彩,对其进行一深一浅的排列,然后进行编织 。编织时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任何差错 , 否则,织物上就会留有破绽,其整体美感就不复存在 。马肚带的末端会编成许多小辫 。它们两条一组 , 临组的搓线方向相反,这样编出的∨形小辫结构严整,花纹流畅,富有淳朴自然的美感 。由于使用了具有天然色彩的牛羊毛,所以织物经久耐用,即使常年在外风吹雨打也不会褪色 。
褡裢通常搭在马鞍上,用来盛放各类物品 , 以便于携带 。它由羊毛和牛毛混编而成 。精编细制使得褡裢结实耐用,成为马背上的常备物件 。马鞭的材质比较多样,但都与游牧生活息息相关 。有的马鞭用牛羊毛编制而成;有的则用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制作,可以是用牛皮条编成辫子 , 也可以直接使用牛皮条 。
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马不仅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好帮手,还是战争中的亲密伙伴 。所以一条好的马鞭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控制马匹 , 以利于游牧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使马快速地奔跑,以有效地追击敌人,或者是实现迅速的撤退 。在和平年代,马鞭的后一种功能已经没有发挥的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马鞭甚至具有更多的装饰色彩 。除了马肚带、褡裢和马鞭,马背上还有 马鞍子、马缰绳、马钗子等装备 。
寺院中的美术
裕固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现存规模最大的寺院是位于肃南县康乐乡的康隆寺 。由于长时间的民族融合,裕固族文化在发展进化的同时 , 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一些优秀成果 。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裕固族宗教美术与周边民族的文化有很多相近或类似之处,又不失自己的特色 。
转经筒在每一个喇嘛寺中都可以见到 。每只转经桶中装有经文,每转一圈转经筒,就等于诵了一遍经 。转经筒的形状都很相似,只是大小和表面的色彩花纹有所不同 。如左图中的转经筒表面有轧出的咒语和装饰图案,色彩单一,为铜的原色 。图中的转经筒就显得色彩绚丽多姿 。寺院中精通绘画的僧人将咒语和宗教图案绘于这些转经筒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
【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宗教主题的壁画在寺院内随处可见,它们多是描绘佛祖的生平和一些经变故事 , 以及宗教人物和一些宗教圣地,在喇嘛教中有一些特定的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如法轮、金羊、宝瓶、莲花、白海螺、万字纹等 。宝瓶是极其常见的吉祥物,有的是用布做的 , 有的是瓷器做的,里面盛满青稞、麦粒、金末、银末等“宝贝” 。人们用它来祈求风调雨顺 , 希望能有富足的生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