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 二 )


气候环境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 。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 。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 , 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 。
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 , 雨季气压928.0 。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
三国蜀汉时期 , 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 , 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
唐代 , 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 , 称为“楗尾” 。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 , 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 , 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
5、成都到都江堰多少公里成都到都江堰有61.5公里 。
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地处全川中心 , 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 。成都别称“蓉城”,平原沃野千里,依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自古以来富足丰饶,拥“天府之国”之美誉 。
都江堰市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 , 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球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