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内托 内托散


【纸内托 内托散】

纸内托 内托散

文章插图

成书背景吴氏采辑《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洪、刘完素、李杲、朱震亨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辑前贤方剂并自己治验撰成此书 。
作者简介吴澄,字鉴泉,号师朗,清代医学家,歙县(今属安徽)人 。自幼聪颖,喜读《易经》,后因功名不就遂业医,熟读经典,医术高明,著有《不居集》五十卷 。
内容简介《不居集》分上下两集,上集30卷,以论治内伤虚损为主,除阐明统治大法外,主要总结了历代医家治虚损证的10法,汇集了秦越人、张仲景、孙思邈、葛可久、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张景岳及吴氏本人的治法,还介绍了其他各家治法,以及嗽、热、痰、血四大证和各种内损杂证 。下集20卷,以论治外感虚损为主 。虚劳之证,历代医家多责之于内伤所致,治疗亦多用补法 。吴氏则认为论治虚损,当首辨内伤和外损 。外邪乘人体之虚而入,亦可出现虚劳内伤的病理表现,而治疗之法,又当与内伤虚损区别对待 。欲补其虚,必先去其外邪,欲治其内,必先察其外 。而不能单用补虚一法,否则,“欲敛汗而汗愈多,欲安神而神愈躁,欲滋阴而郁热愈甚,欲补气则胀愈加” 。必以扶正与祛邪兼顾,作者依此原则创立了“解托”和“补托”二法 。若内伤重而外感轻者,宜用补托之法,方如益营内托散、助卫内托散和宁神内托散等;内伤轻而外感重者,宜用解托之法,方如柴陈解托汤、和中解托汤,总以培护元气为主 。吴氏的这些主张,可以说是在辨治外感和内伤同时出现的一类内科杂病时,对前代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 。对于一般虚损性疾病的治疗,吴氏比较重视照顾脾胃中气,而对丹溪学派以滋阴降火治疗虚损的方法提出异议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补脾阴的方法,强调须避寒凉诸药,倡芬香甘平之法,所制理脾阴正方(人参、河车、白芍、山药、扁豆、茯苓、橘红、甘草、莲肉、荷叶、老米),是养阴、生津、益气、调补脾胃的代表方 。
流传版本现存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
影响评价本书有论、有法、有方,有案,是现存内容最丰富的虚损治疗专书,对于临床治疗内伤杂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