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高跳鬼状狞,世传此像是魁星 。祥光闪烁开先光 , 助子秋闱笔砚灵 。”宋代名臣李昴英这首《送魁星与李子先》 , 说的则是另一位七夕民间崇拜的星神——魁星 。七夕也有魁星诞之称,这个丑神似乎与美仙女极不协调,但他的来源也与“七”有关,也来源于古人对星象的崇拜 。魁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称魁首 。说起来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情,七夕之夜跟织女一道粉墨登场接受人们祭拜的,不是织女朝思暮想的牵牛郎,而是一位面目诡异的魁星神 。说他“面目诡异”,也是有传说的,大概是说他不仅面目奇丑,还有腿脚残疾 , 只因才华超众 , 御试时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 , 功成名就后 , 去世升天成为人间崇拜的魁星 。看来 , 人丑心不丑,人残志不残,才华功德圆满 , 也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才星 。
说起魁星,虽然没有牛郎织女的传说那么家喻户晓,但在七夕民间也有颇多人崇拜 。据记载,早在东汉纬书《孝经援神契》中就有“奎主文章”之说,后世附会为神,建奎星阁并塑神像以崇祀之,视为主管文章兴衰之神,科举考试则奉为主中式之神,并改“奎星”为“魁星” 。这在明末学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魁”条也有记载:“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 。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把之 。乃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 。又不能像魁 , 而取字之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 。”据史料记载,对魁星的信仰在宋代最盛,后经久不衰 。尤其是东南浙、闽等地区,自古就流传着七夕拜魁星的风俗 。
古时中国几乎每个城镇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的魁星造像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俨然一副鬼模样 。右手握一管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 , 右脚独立,脚下踩着海中一条大鳌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后扬,脚上是北斗七星,意为“魁星踢斗” 。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此自古就流传着七夕拜魁星的风俗,目前现存的崇奉魁星的遗迹还比较多 。
关于七夕的古诗有哪些
1. 古诗十九首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古诗里的七夕 关于七夕的古诗有哪些】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2.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
3.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 。
4.鹊桥仙 纤云弄巧 (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5.行香子 七夕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6.鹊桥仙 七夕 (宋 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 , 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
7.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宋 苏轼)
- 神舟八号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十号的宇航员是谁
- 最吸引人的清仓广告语
- 茶叶蛋的做法怎么不入味啊
- GUESS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 七夕为何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何时正式成为节日
- 花甲买回来用盐水泡吗 花甲放盐水里能放多久
- 颈椎病躺着头晕怎么办
- 在火锅里加入罂粟属于什么行为 火锅店老板在火锅里加入罂粟属于什么行为
- 雀舌黄杨和瓜子黄杨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 完美关系什么时候拍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