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是端午节吗 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二 )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有效 。因此,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端午节有“浴兰节”之称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宋代欧阳修也有一首《渔家傲》,把端午称为“浴兰节”:“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
端午节
此外,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古人认为五月正值气候由春向夏转变的过渡阶段,病菌、毒虫滋生,被认为是“恶月”,因此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将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躲藏避恶,故端午有“躲午节”之称 。
物象类
端午又称“蒲节、菖蒲节、艾节” 。菖蒲有香气,古人认为其是防疫驱邪的灵草,为“天中五瑞”(对付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种有毒动物的五种植物)之首 。唐代王贞白《送芮尊师》说“石上菖蒲节节灵,先生服食得长生”,可见 , 菖蒲在古人心中地位之高 。艾叶亦是如此,艾叶气香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同样有避秽之能 。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五毒尽出,而艾草、菖蒲长势茂盛,被认为能感“百阴之气” 。每年端午,人们就在门上、墙上挂菖蒲或艾草来辟邪驱魔 。如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写道:“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 , 皆以却鬼 。”
气象类
我国位于北半球 , 夏至时,太阳位于天的正中,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因此,端午节又称天中节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中说:“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 , 达到最高点 , 午时尤然 。”晋代周处在《风土记》中对端午与夏至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说明:“俗重五日 , 与夏至同 。”可见,远古时的夏至节便是端午节 。到了汉代时,南北统一,朝廷为了方便民众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 。
有些地方的端午名称还反映了伴随天象变化而来的潮汐现象 。比如,在上海靠杭州湾北岸一带的部分农村,习惯称“端五节”为“当五汛”,说的是端午时节潮汐高涨,亦有个别地区称“五月当午” 。
人物类
端午是否源于纪念某一个历史人物,尚未有定论 。楚人说是屈原,吴人说是伍子胥,晋人说是介子推,此外还有纪念汉代孝女曹娥、苍梧郡太守陈临的说法 , 有些地方还提出了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纪念屈原说 , 因此端午节又称“屈原日、诗人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因遭受小人谗害而投江致死 。屈原的抱负以及文学造诣使人们更倾向于将其当作端午起源的代表人物 。不过,闻一多先生在其《端午考》一文中,认为端午节并非为祭祀某一人物而形成的,它源于远古时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
除了以上名称 , 端午节别称还有很多 , 例如有些地方把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节的意思 。还有些地方根据当地的习俗选取某些节日习俗物品来给端午命名,如“灯节、五蛋节”等,道家则称端午节为“地腊节” 。从种种名称和习俗,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端午的重视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女儿节是端午节吗,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