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秋节的传说

1、有关中秋节的传说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 , 晒得庄稼枯死 , 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 , 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 , 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 , 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 , 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 , 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 , 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2、《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 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 , 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月桂高达五百丈 , 随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
3、《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 , 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 , 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
2、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文字资料1、中秋节 , 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 , 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
2、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 , 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 , 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
3、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玄宗游月、貂蝉拜月以及月下独酌等等 , 这是比较流传的跟中秋有关的故事,其中嫦娥奔月应该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故事了,传说拜月这一习俗就与该故事有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