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内容( 二 )


2、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 , 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
3、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 , 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
4、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其他危险物 。
4、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1、地震是什么 。
(1)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
(2)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恶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 , 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人感觉不到 。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造成巨大破坏的仅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地区 。
2、地震基本知识 。
(1)地震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叫震中 。
(2)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
(3)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 叫震源深度 。
3、在学校怎样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 不要回到教室去 。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
(4)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
5、512防震减灾内容1、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
2、认识防灾减灾图标 ,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 , 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