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为手 , 足少阳及阳维脉的交会穴,功能邪阳邪 , 消痈肿,是下乳消痈的经验穴,针刺加艾灸更能助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 下面就来看看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
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简易取穴:坐位,第7颈椎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 。
进针方向:从上面向下直刺与冈上窝平面成90° 。
进针深度:进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肩背部 。
肩井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 。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
针刺肩井的作用主治
【针刺肩井的操作方法 肩井针刺方向】肩井位于肩之上, 《针灸大成》云:“穴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 。”该穴有降逆理气,通经活络,涤痰开窍作用,常用于治疗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部举,乳汁不下 , 乳痈,瘰疬,中风,难产 ,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 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小儿麻痹后遗症 。
肩井常用配伍疗法
1.配期门 , 行间,内关 , 天池 , 乳根 , 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通络下入,治疗肝气郁结之乳痈,乳汁不下 。
2.配合谷,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理气活血,治疗气滞血瘀之滞产 。
3.配章门 , 天井,足临泣 , 阳陵泉,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化痰散结,治疗气郁痰凝之瘰疬 。
4.配丰隆 , 劳宫,太冲,水沟 , 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 治疗痰火扰神之中风 。
5.本穴祛风除湿 , 通络止痛 , 配风池,风门 , 阳谷,后溪 , 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颈项强痛;配秉风,曲垣 , 天宗,肩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背痹痛;配肩髃,肩贞,臂臑 , 曲池,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 , 治疗手臂疼痛,不能举 。
针刺肩井注意事项
肩井不可直刺过深,尤其不可向前内斜刺过深 。若进针朝前下方过深,有可能刺中第1肋或第2肋,针感坚硬,若穿透第1肋间隙,则可伤及其深面的胸膜壁层及肺上叶;若进针朝前内方过深 , 经第1肋之上方 , 则可刺穿胸膜顶及肺尖 。这两种情形均可导致气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