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死于哪里 王允为什么要除掉董卓

亲爱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王允死于哪里”的核心内容以及“王允为什么要除掉董卓”的相关信息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王允死于哪里 王允为什么要除掉董卓

文章插图
人有时候就是很有意思 , 明明一手好牌 , 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些骄傲自满或者对形势的判断失误 , 导致最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件数不胜数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 。
公元192年 , 王允利用貂蝉刺激吕布 , 让吕布将把持朝政数年的董卓一举拿下 , 王允趁机铲除董卓三族 , 一时间大权在握 , 眼看汉朝就有希望继续恢复正常 , 可是为何王允却在2个月后被人所杀 , 并且东汉彻底瓦解 , 三国逐渐产生?其实仔细思考分析一下 , 我发现这3个原因十分重要 。

独占功劳 , 引起不满而素轻布 , 以剑客遇之 。 布亦负有功劳 , 多自夸伐 , 既失意望 , 渐不相平 。
在铲除董卓的行动中 , 毫无疑问吕布是功不可没的 , 按照正常道理以及规矩来看 , 董卓铲除之后论功行赏应该好好奖励吕布一番才是 , 可是王允这个人比较自私 , 他觉得铲除董卓一事 , 从头到尾其实就是自己在谋划 , 吕布仅仅就是一个剑客而已 , 不应该给他什么赏赐 , 并且骨子里对吕布还有些看不起 , 这直接导致吕布对王允心有不满 。
仅仅吕布不满也就算了 , 更为关键的是 , 在铲除董卓的时候 , 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 事成之后 , 王允一样没有将功劳与之分享 , 而是占为己有 , 他觉得自己智慧超人 , 不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 也能继续成就大事 , 然而他其实整个铲除董卓的过程 , 都是靠得别人 , 他居然浑然不知 。
因为独占功劳导致吕布以及一些参与此事的人都对王允有所不满 , 虽然董卓铲除了 , 可大家心里并不高兴 , 因为王允与董卓一样骄傲自大 , 并且智慧还不如董卓 。

误判形势 , 错失良机除了因为独占功劳得罪人之外 , 王允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错误 , 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失误 , 导致错失了最佳机会和平解决西凉部曲问题 , 要知道当时西凉部曲可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 对东汉的影响十分巨大 , 要是处理不好 , 很可能导致后果严重 , 可是王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
一开始的时候 , 王允对西凉部曲犹豫不决 , 既不采取和解措施 , 也不进行攻打 , 让人摸不着头脑 , 根本不知道王允下一步要做什么 。 原本按照当时东汉的混乱来看 , 最需要的就是拨乱反正 , 只要特赦西凉部曲 , 得到他们的支持 , 让其安定下来 , 东汉的局势就会得到稳定一些的发展 。
允初议赦卓部曲 , 吕布亦数劝之 。 既而疑曰:此辈无罪 , 从其主耳 。 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 , 适足使其自疑 , 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 ——《后汉书·王允传》
犹豫不决也就算了 , 当西凉部曲在李傕和郭汜派遣使者乞求特赦和解的时候 , 王允居然以“一岁不可再赦”的理由拒绝了对方 , 因此让对方对和平解决双方关系一事上 , 产生足够的怀疑 , 可是对方这个时候还不敢轻易动手 。
接下来 , 王允开始继续居功自傲 , 对董卓的部下处置方面 , 可以说残忍到了极致 , 完全没有政治头脑 , 比如对董卓旧部蔡邕的处置 , 就让人十分不解 , 原本此人得到董卓的赏识“一月三迁其官 , 拜为侍中” , 为报答知遇之恩跟随董卓 , 但是此人十分正直 , 对董卓的一些暴行都曾提过建议 , 只是董卓没有听从而已 。 在董卓被铲除之后 , 蔡邕为了能够活着完成汉史 , 曾经“乞黥首刖足” , 汉朝很多大臣都劝王允饶他一命 , 王允却坚决不同意 , 最后在牢狱之中将其折磨致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