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事例2022,暴力事件即兴评述( 二 )


结果显示, 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均对“网络暴力”有所耳闻 。 其中, 近乎90%的学生认为, 在网络发布具有伤害性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受损, 是网络暴力的核心体现 。 除此之外, 例如隐私权的侵犯、扰乱网友及家人生活、夸大事实博取关注度, 也是受访青年所认为的网络暴力包含的元素 。
小姚(化姓)目前是大一学生, 她告诉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自己曾在2年前遭遇过网络暴力 。 “我喜欢cosplay, 经常会约朋友们一起拍摄cos照, 我还会把这些照片发到网络平台 。 ”小姚表示, 2020年自己才16岁, 正就读高二 。 恰逢当时一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爆火, 小姚也是这本小说的粉丝, 便想要cos其中的一个女性角色 。 购置了衣服, 选好了场地, 小姚与朋友便精心拍摄了一些cos照, 满怀期待地将这些照片发布到网上后, 她期待着网友们的赞许 。
“没有想到, 在我发布照片后, 有一些网友开始评论辱骂我 。 ”小姚称, 辱骂自己的网友系一明星的粉丝, 而该明星正是小姚cos的角色的电视剧角色扮演者, 粉丝们攻击她的理由仅是觉得她在蹭热度 。
小姚告诉采访人员, 这些网友不仅辱骂自己, 还扬言要在网络上人肉小姚及其家人 。 “当时我还跟他们辩解, 但他们并未停止网暴 。 ”小姚称, 此事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此后, 她时而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 高考也因此事受到了影响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 有1/5的青年表示, 自己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 。 此外, 还有2人表示, 自己曾作为施暴者对他人施暴 。
小方(化姓)告诉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自己目前就读大三, 爱好是打游戏 。 “有一次, 我在网游中匹配到一个网友, 在游戏中我们发生了冲突, 最终输掉了游戏 。 ”小方称, 游戏结束后, 自己越想越气, 便通过该网友的ID找到了其短视频账号 。
“我当时连续一个星期都通过私信、评论的方式, 对他进行骚扰 。 ”小方称, 该网友曾发布其孩子的视频, 他甚至将矛头转到对方孩子身上 。 最终, 该网友将账号设置为了私密账号, 这场闹剧才落幕 。 “现在过去两年了, 他的账号仍然是私密账号, 我觉得或许我对他的网暴应该对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 ”小方有些后悔地说, 自己一个人的网暴便能有如此危害, 无法想象遭受大量网暴的网友会如何 。
部分网暴刘某州的言论
律师建议加强网暴立法和执法
事实上, 网友一直呼吁的“网暴入法”已经在逐步推进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早在2015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 便明确增加了5条关于网络犯罪的新罪名, 分别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 。
在此之后, 2019年12月,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 根据规定,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
周兆成律师也表示, 我国目前对“网络暴力”的相关立法存在滞后、零散、法律衔接不强的问题 。
“相关条文分布在多个法律、法规及文件中, 部分法律位阶不高, 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对轻微, 震慑力不足 。 ”周兆成表示, 这一现象容易导致公安机关在打击网暴违法犯罪活动与人民法院惩治网暴犯罪时出现分歧 。
“网络暴力一旦构成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犯罪, 则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而提起刑事自诉, 被害人又面临取证困难的尴尬境地;如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又存在网络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过小, 导致平台怠于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 ”周兆成表示, 因此许多被害人在遭受网络暴力犯罪后, 往往会求助无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