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 五 )


当地传说 , 华藏净寺还有桩与乾隆相关的趣事:据说 , 乾隆微服私访时曾游览姥山 , 在古庙诵读姜夔为圣姥而作的《满江红·迎神送神曲》 , 听了“杨林垫枕而睡 , 美梦一生”的故事 , 又因意外之故金口玉言御封古庙为“圣母庙” , 并赐墨宝:“羊子山头施化雨 , 巢湖水面布慈云” 。
如今走入华藏净寺 , 自然看不到神奇的柏木枕头 , 乾隆皇帝御笔亲赐的墨宝也不见踪迹 。 然而 , 历史遗存的文化气息 , 仍散落于寺庙乃至渔村的各个角落 , 代代相传的故事 , 跨越千年岁月的草木泥瓦 , 都见证着巢湖的潮起潮落 , 自身的魅力也愈发凸显 。
成语
程门立雪
人物:游酢、杨时、程颐
相关地:和县
提起游酢 ,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 不过若是说起成语“程门立雪” , 相信学过中学语文的人都会恍然大悟吧 。 没错 , 游酢正是“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之一 , 他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 曾在巢湖流域为官多年 。
游酢自幼颖悟 , 发奋读书 , 学问日进 。 8岁能作文 , 时称“神童”;12岁潜心孝经 , 求知诗文 , 钻研书法;16岁以文行知名 , 且广交天下英豪 , 被各地贤士所推崇 。 20岁 , 游酢在太学读书时 , 拜在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门之下 , 从此放弃词章而专攻理学 , 并以“灵利高才”见称于程门 。
元祐八年 , 游酢40岁 , 已经官拜太学博士 , 仍然勤学不辍 。 一天 , 游酢和同门杨时因学术起分歧 , 为了求得正确答案特地去找老师程颐求教 。 时值隆冬 , 雪花纷飞、寒风凛冽 , 两人裹紧衣服、顶着寒风 , 艰难前行 。 好不容易到了程颐讲学的嵩山书院 , 却被告知老师一早就已经回家了 , 两人只能又往老师家中赶去 。
当游酢和杨时赶到程颐家时 , 全身都已经被冻得僵硬了 , 可又不巧地碰上老师在午休 , 他们不忍惊扰 , 恭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待 。 过了良久 , 程颐终于睡醒 , 发现游酢和杨时站在雪中 , 连忙将两人请进屋中 , 此时屋外已经积了一尺多厚的雪 。 此后 , 游酢和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 就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
除了钻研学术 , 游酢还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 49岁时到巢湖流域的和县、含山县一带出任知州 , 为官省事省费、爱惜民力、注重教化 , 对百姓、官吏态度宽和、关系融洽 , 尤为难得 。 明《和州志》记载:“累迁监察御史 , 出知和州 , 有惠政 , 民戴之如父母 , 以性命之学诲士 , 而风化丕变……”
100多年后 , 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的黄干 , 到游酢曾任职的地方做官 , 仍然能感受到他的“流风余韵”:“流风余韵足以师范斯世 , 惠政在民 , 至于久而不忘 。 先生之于此则遗泽固不浅矣 。 百余年间士风淳质可与适道 , 其效欤?”纪昀曾评价黄干:“其文章大致质直 , 不事雕饰” , 他这番“不事雕琢”的儒者之言足以佐证 , 游酢是一位亲民、勤政的好官 。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游酢墓 。 (资料图)
宣和五年(1123年) , 游酢因病去世 , 就葬在他曾做官的含山县 , 杨时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称:“公自幼年不群 , 读书过目辄成诵 , 比壮 , 益自力传目到 , 不为世儒之习 , 诚于中 , 形诸外 , 仪容辞令 , 灿然有文 , 望之 , 知其为成德君子也 。 ”为了纪念游酢 , 后人们修建了游定夫祠、皎月亭 , 直到明清还有不少人前往拜祭凭吊、怀念其善政 。 中国理学的发展、传承 , 从巢湖流域绵延后世 , 惠泽人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