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西方医学对身心健康有了新的分类方法,并且发展出了一系列专业学科:一方面围绕情绪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围绕身体器官、人体系统及各部位 。相对于用体液论来解释孤独,现代医学对孤独的解释有着深刻的不同,那就是其积极的特质通常是不存在的 。我们过于注重把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当成一种精神健康的理想模型,因此不太关心独处的积极方面,更遑论独处对身心的影响了 。然而,直到1945年,德国哲学界和文学界才开始重视孤独(Einsamkeit)的益处 。回望前几个世纪对独处的追求,“独处”一词意味着自愿从纷繁搅扰的生活中抽身而退,这样个人便可以反思,冥想,与上帝或某个高级造物者交流 。
很可能是在18世纪后半叶,独处在生理学和医学上被认为是比较有问题的;这与当时的哲学和政治背景相关,在这种背景下,社交能力(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反义词)在英国的高知文化中变得日益重要 。文学批评家、英文教授约翰·穆兰探究了18世纪中叶小说的兴起,认为这和“公共领域”一种特有的感伤情绪的勃兴,以及文学敏感度、同理心的出现密不可分,而后者则是世俗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某种程度上,这不禁让人想起历史学家威廉· 雷迪的论述 。雷迪认为,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即一种情感体制被另一种替代了 。通过公众集会或集体参与创造价值共识来展现一个人的社交能力,这是公民社会得以彰显和强化的方式之一 。这也说明了情感语言的流行与性别、同理心以及对于他人的道德和伦理责任密不可分 。
社交能力关乎礼貌,关乎对举止、世故和教养的重视 。18世纪上流社会的上述特征也关涉象征、身体、手势、口头所展示的规范,正是通过这些规范,社交能力得以确立 。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蒂尔创办了日更出版物《旁观者》,将哲学和礼仪传授给那些志向高远的中产阶级男性和女性 。其中罗杰·德·柯福利爵士等人物的描述提醒读者:在理想情况下,自见面的那一刻起,“仁爱”就“向每个人流淌传递” 。斯多葛哲学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这种哲学强调“共通感”(sensus communus,认为共同的情感将个体和社会联结在一起)的价值 。还有像亚历山大·蒲柏这样的诗人也提出“自爱和社会性是相同的” 。
在很大程度上,上述这些哲学准则是在身体的隐喻当中实现的 。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情感就在神经和纤维中回荡,这些神经和纤维象征性地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与国体、政体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社交和联结变得对社会结构至关重要,这一变化的元叙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1750至1850年间的出版物更为频繁地提及孤独这个主题,无论是作为一种对抗文明的、社交的社会的力量,还是作为纷乱世界里个人对宁静的追求 。后一种观点认为,在机械化的工业时代,寻找个体绝对是有必要的,这一观点成为浪漫主义诗人作品的内核,他们为孤独漫游赋予了追求文学和情感成就的特权 。

文章插图
Geoffrey Johnson 油画作品
现代意义上的孤独是如何形成的?
孤独(loneliness)这种独特的情感集群如何承接独处(solitude)和孤身一人(oneliness),成为个人与社会分离的象征及与社会脱节的标志?孤独通过什么路径变得无处不在,成为一种社会和情感状态,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人口历史学家给出的解答是,这是结构性变化造就的结果;当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都处在高度发达、全球化、世俗的社会中时,孤独就成了晚近现代性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直接后果 。历史学家基思·斯内尔认为,历史上,孤独最重要的一个诱因就是独居,而起因则往往是丧失亲人 。此外,独居还与从传统的、面对面的农业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几代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家庭,社会流动性低,少有人迁出村落)向劳动力流动性更高的城市过渡有关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独立家庭被创造出来 。
- 暖手宝充电宝 暖手宝app
- 立刻说招聘官网 立刻说官网app
- 爆炒八爪鱼的做法视频 八爪鱼app
- Happy Guy happybubble
- 天猫双11手机3D购物上线通知
- 新概念英语网 新概念英语官网app
- 北京积水潭医院怎么样 积水潭医院网上挂号app
- Apple 教育商店 applestore教育商店
- 三星手机游戏中心下载 三星游戏app下载
- 免费听歌的音乐app有哪些 无损音乐网站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