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
摘编|张进

文章插图
《孤独传》,作者:(英)费伊·邦德·艾伯蒂,译者:张畅,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1年5月
孤独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孤独在21世纪的盛行及其意涵可谓重中之重,而这段历史却几乎被人忽略了 。诚然,有不少和孤独有关的书籍、广播电视节目、自助手册都纷纷感叹,孤独的风行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和福祉的一大挑战,也都对孤独成为一种现代的“流行病”而备感恐慌 。那么,孤独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生命周期又如何呢?我们又能从孤独随时间而演变的方式中或者说它的英国语境中,了解到什么呢?
无论是“孤独”这个词本身,还是可能更具争议的孤独体验,都是一种相对现代的现象 。我们先从语言开始谈起 。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在情感的历史中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情感的感受(突然看见心爱的人,心跳会加快)是如何通过一个恰当的情感媒介(在这种情形下可能是欲望)来表达的,总是不够清晰;而这种表达可以是语言上的、字面上的、身体性的,或者物质性的 。有些情感的痕迹比其他的更容易复原,比如,一封悲伤的情书比一方被泪水打湿的手帕留存时间更久 。在情感体验和谈论这种体验的行为之间,通常也会有一段间隔空间—这是羞愧、自我否定或缺乏自我意识的结果 。过去的记录者,包括写下日记的人当时做何感想,是很难被现代人一眼看穿的 。但这些记录者更倾向于为未来的读者(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而写,并据此塑造他们自己的故事 。
就算我们揭开了过去的情感轨迹,讲述这种情感的方式可能也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例如,过去人们通常把交换家具或家里的物品看作促成一桩婚姻的功利性的暗示,而非表达爱和承诺的深刻感受 。孤独也不例外,它的情感语言同样也是可以改变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是最近才有的现象,至少在英国和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是如此 。

文章插图
Geoffrey Johnson 油画作品
孤独是如何被发明的?
18世纪末以前,公开发表的英文文本中很少提及“孤独” 。的确,“孤独”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大约从1800年起,“孤独”一词开始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直到在20世纪末达到高峰 。
孤独的意涵在这段时间里也发生了改变 。在16和17世纪,孤独并不像今天这样在思想和心理上具有如此分量;它仅仅表示“孤身一人”,相较于心理或情感体验,它更多地是一种身体体验;“孤身一人”(oneliness)从“孤独的”(lonely)一词衍生而来,仅仅是指一个人独处的状态 。“孤身一人”常被用在与宗教体验有关的语境中,因为这种状态意味着一个人得以与永远在场的上帝共融 。
1656年,文物研究专家、词典编纂家托马斯·布朗特出版了《难词详解》一书,又名《一本解释现在用于我们文雅英语中的各种语言的难词的词典》 。该书历经数个版本,是早期词典中最大部头的一部 。在1661年版中,布朗特将孤独解释为:“一个人[原文];独自,或孤独,独身 。”英国词典编纂者、速记员以利沙 · 高斯于1676年出版了自己的《英语词典》 。在这本词典中,他将“孤独”定义为“独处”或“独自游荡”,并没有现代的“孤独”所具有的负面情感内涵 。
虽然在19世纪以前的印刷文本中,“孤独”(loneliness)一词的含义没有那么丰富,“孤独的”(lonely)则不然 。然而,后者更多地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状态,而非针对情感状态的描述 。这一点不仅在批评当今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孤独的本质方面至关重要,还挑战了认为过去之“孤独”与今日等同的观点 。这些观念之所以值得推敲,是因为它们暗示了情感是静态的,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然而,在莎士比亚的研究中,这类观念却司空见惯,例如,哈姆雷特的独白就表达了人类的孤绝处境所带来的永恒影响 。
- 暖手宝充电宝 暖手宝app
- 立刻说招聘官网 立刻说官网app
- 爆炒八爪鱼的做法视频 八爪鱼app
- Happy Guy happybubble
- 天猫双11手机3D购物上线通知
- 新概念英语网 新概念英语官网app
- 北京积水潭医院怎么样 积水潭医院网上挂号app
- Apple 教育商店 applestore教育商店
- 三星手机游戏中心下载 三星游戏app下载
- 免费听歌的音乐app有哪些 无损音乐网站推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