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这部书的简介 列子这本书的内容多为什么( 三 )


自生的万物, 之所以是其自身, 原因在于自然而生 。 因此, 圣人应该因循万物自性而作为, 即“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 。 通过“自生”说, 《列子》否定了外因的决定作用, 物的自然本性被视为自身存在的最高价值和动力源, 也就是说, 人与万物之间是平等关系, 不是主宰者与被主宰者的关系 。 每一个具体存在物皆是独立自足的, 其产生的依据与存在的理由, 是构成万千世界不可缺少的一员 。
自生思想必然涉及个体与他者的关系, 尤其是现实社会中人际层面的管理运作 。 面对政治现
实问题, 必须进一步思考在具体的行为关系中圣王与民众如何协调融洽, 实现天下大治 。 若按圣王以情求道、以为“治万物”, 则民众自足的天性便遭到破坏, 天下自然失治 。 由此, “自生”思想进入实践领域, 成为圣王无为而治的理论先导 。
在道家“自生”思想的演变中, 《列子》 “自生”论具有上承“老庄”下启新道家的特殊意义 。 “自生自化, 自形自色”侧重万物如何生成的问题, “自智自力, 自消自息”侧重万物如何存在的问题, 万物“自生、自息”有了相对完整的生长链和动力源 。 此外, 《列子》 在强调物之自发性的同时, 设定了“常生常化” 的生化恒常机制, 并从“生者不能不生” 的角度强调“生”的必然性, 结果造就了既自然而然又不得不然,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强调“生”高于强调“自”的倾向, 这是《列子》在“自生”思想发展中的又一重要贡献 。
列子对生死关系、生命内涵和人生态度的认识豪迈超越、高妙绝尘 。 他在强调生命的内在涵义, 身形只是生命的外壳而已, 完整意义上的“生命”还应该包括精神信仰、思想情怀和热爱 。 列子“君子息小人伏”的生死观认为:死, 对于所有世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 都是物质外壳的消亡, 但是每个人对于死的认知不尽相同, 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仁者之死宁静, 不仁者之死恐惧 。 有的人牺牲善终, 有的人苦生畏死, 但是不管每个人感受如何, 古往今来, 结局都是一样的, 通过除去名、义、利, 以清净空虚取而代之, 人才能找到最好的心灵家园, 有好的终结 。 反之, 人心就会失去归宿, 找不到人生真正的意义的所在 。
“道”是宇宙的本原, 或称作宇宙的本体, 其能生能化的稳固性与专一性使“道”本身的存在超越于外在一切的“物”, 自生自化的自然性, 由自然哲学层面延伸到人生哲学层面, 即体现为理想人格在体道之后与自然万物融而为一的境界,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身合道 。 宇宙生成时永不停息、循环往复的客观必然性决定着人生哲学的消极色彩 。 由“贵虚”的思想观世间万物, 一切都是一种无差别、类于“虚幻”的存在, “贵虚”之后才能“观道”, 才能以不为而为 。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列子这本书的内容多为什么和列子这部书的简介的全部内容,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