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后有大杨树好吗 风水上搂抱百年大杨树




曾是许昌城东门进出必经之桥——许昌三里桥名声在外 。原来 , 三里桥村就在如今许昌市委市政府的位置 。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 三里桥已不复存在 , 但有关三里桥的传说与故事依然流传 。
三里桥由三国时期杨修所建
“三里桥横跨高底河 , 我们村曾经就分布在该河两岸 。”三里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延安正在打扫该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的卫生 , 听说记者要探寻三里桥的故事 , 便放下扫把向记者讲述三里桥的由来 。
三国时期 , 曹操迎汉献帝于许 , 每逢文武百官早朝见驾 , 从颍阴通往许都的官员都要经过一条河 。由于横跨该河的桥比较狭窄 , 常有人仰马翻之事 , 闹出不少笑话 , 有失官员声誉 。一日 , 素与曹操不和的国舅董承假传圣旨 , 限其在三日内修成“三百一孔桥” , 违令定斩不赦 。
“圣旨”传到曹营后 , 曹操立即召集文武百官 , 询问谁能领兵三千 , 在三日内建成一座三百一十个孔的桥?众人听后个个瞠目结舌 , 只有谋士杨修嘴角挂笑地回答:“我只要兵丁五百 , 一天即可建成 , 并愿立下军令状 。”杨修的回答无不让人将信将疑 。

屋后有大杨树好吗 风水上搂抱百年大杨树

文章插图
宋宝堂老人绘的三里桥图 。
第二天一大早 , 杨修带兵来到河上 , 命令官兵将小桥加宽加固 , 砌砖垒石 , 一直干到天黑 。最后 , 杨修命人从他家花园移来三棵柏树栽在桥两头 , 还在桥头的木牌上写上“三柏一孔桥”几个大字 。
三天后 , 国舅董承带人前来验收 , 一看仍是一孔石桥 , 不觉心中大喜 。但当他走到桥头 , 看到牌子上面的字 , 才知道是曹操敷衍自己 。因为是假传圣旨 , 董承也不能细究曹操的错 , 只能作罢 , 打道回府 。
距县衙三里远得名三里桥
“三里桥到底是不是曹操的谋士杨修所建 , 由于历史久远 , 再加上重修多次 , 已无从考证 。”曾在市十二中任校长的卢志安说 , 高底河建于三国时期 , 曾用于曹操屯田时的农田灌溉 , 三里桥横跨其上 。该桥之所以叫三里桥 , 是因为距离许昌城内的县衙三里远 , 三里桥村也因此得名 。
屋后有大杨树好吗 风水上搂抱百年大杨树

文章插图
90年代的三里桥 。
为了更加形象地向记者展示三里桥的位置 , 今年87岁的三里桥社区居民宋宝堂在一张白纸上绘制出三里桥位置草图 。从草图上可以看出 , 三里桥位于高底河向东转弯处(如今安和雅居小区3号楼位置) 。
“三里桥宽约8米 , 长约20米 , 桥面铺设石梁 , 两边的桥栏杆为石板铺就 。”宋宝堂回忆说 , 三里桥东西两侧长有三棵柏树 , 东边两棵 , 西边一棵 , 大的柏树需要两个人伸手才能抱住 。“三里桥附近还长有一棵大杨树 , 树龄估计有上千年之久 。夏秋季节 , 树冠遮天蔽日 , 枝叶能覆盖一亩地大小 。遗憾的是 , 20世纪50年代 , 三棵柏树和大杨树相继被砍伐 。”
三里桥曾是许昌的“小上海”
“三里桥为石拱桥 , 中间高两边低 , 因为桥面全部是厚厚的石板 , 每当马车从桥上经过 , 就能听到赶车的人打响鞭哨 。”卢志安说 , 由于部分马车载货较重 , 马蹄往往会在上桥时打滑 , 甚至冒出火星 。更有甚者 , 有的马会因为打滑重重地摔在桥上 。每逢此时 , 赶车的人会立刻扶住车架 , 防止马车后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