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突然不要“脸”,国内的元宇宙却要凉了

扎克伯格彻底疯狂了 。
10月29日 ,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公司改名为“Meta”(意为元宇宙的元) , 并把公司股票交易代码改为了“MVRS” 。 而公司总部前的大拇指背景板被撕下 , 换成了一个“无限”符号 。 “从现在开始 , 我们将以元宇宙为先 , 而不是以Facebook为先 。 ”小扎在公开信中说 。
扎克伯格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在网上引起一堆嘲讽和调侃 , 这次有人说小扎不要“Face”了 , 也有人说新logo与微信视频号logo非常相似 , 看上去只是调整了一下角度 。
不过 , 在一众互联网大佬里 , 扎克伯格对元宇宙最为激进 。 他在很早之前就把Facebook定义为元宇宙公司 , 并在各种场合鼓吹元宇宙 。 这个集合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新概念 , 成了被疯狂追捧的新鲜事物 。 大家都害怕错过 , 害怕被时代抛弃 。
然而 , 尽管有美国上市公司被资本追捧 , 也有互联网大厂在积极背书 , 但这个连概念本身都没有达成统一的新鲜事物 , 一切看起来都还非常初级 。
元宇宙的这张大饼 , 一不小心就容易消化不良 。
一个旧词汇
元宇宙这个概念突然火起来 , 与一家名为Roblox的游戏公司有关 。
今年3月 , Roblox在美国上市 , 它创造了资本市场上最刺激的故事——上市当天股价上涨50% , 随后几个交易日 , 市值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 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 。 Roblox招股书中描述的元宇宙世界 , 仿佛瞬间触通了投资人和创业者们的敏锐神经 , 觉察到新世界已经在招手了 。
这是一款给青少年玩的多人创作游戏 , 它玩起来会让人觉得非常幼稚 。 与其说是一款游戏 , 它更多是提供了一个创作游戏的平台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来进行社交 , 甚至平台上获得的Robux货币可以与真实货币转换 。 除此之外 , Roblox还支持VR设备 , 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 这些要素被认为是与元宇宙的概念不谋而合 。 资本的追捧让人看到了一个风口的诞生 。
4月 , AR/VR游戏开发商Epic Games完成10亿美元融资 。 而字节跳动投资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 , 该公司拥有与Roblox理念相似的青少年创造社交平台《重启世界》 。 8月 , 字节跳动以90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VR硬件厂商Pico 。
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火热也功不可没 。 Facebook作为对元宇宙最狂热的互联网巨头 , 今年7月 , 扎克伯格宣称将在五年内打造一个元宇宙公司 。 9月 , Facebook又承诺投资5000万美元打造元宇宙 , 同时宣布掌管AR/VR业务的负责人被提拔为公司首席技术官 。 10月 ,Facebook表示 , 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欧盟雇佣1万名员工 , 以推动建立元宇宙 。
这被认为是下一个连接和交互方式的转变 , 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连接 , 但未来的连接方式则是元宇宙 。 它非常讨巧的地方在于:它就像一个筐 , 把前几年非常火爆的AR/VR、人工智能、区块链都可以往里面包装 。
在普罗大众对这个概念都非常陌生时 , 里面的人在描述一个你无法错过的未来 , 所有人都告诉你 , 这就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 。 用扎克伯格的话说 , “这是一个你置身其中 , 而不仅仅是可以观看使用的互联网” 。
但其实 , “元宇宙”不是个新概念 。 它源自美国作家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 , 里面构建了一个真人可于其间生活、社交、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共享虚拟世界 。
而除了这本元宇宙的圣经 , 创业者们提及最频繁的是2018年上映的电影《头号玩家》 。 导演斯皮尔伯格描绘了一个非常科幻的绿洲世界:穿戴上VR设备之后 , 人们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 通过劳动和竞技可以赚钱(经济系统) , 这逐渐让生活在绿洲里的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特征(文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