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突然不要“脸”,国内的元宇宙却要凉了( 三 )


苏波最不理解的是那些做传统IT、游戏、社交的公司来蹭热度 。 9月初 , A股上市公司中青宝计划推出一个元宇宙酿酒游戏《酿酒大师》 , 游戏还没有面世 , 股价已经被炒翻天 , 10天时间涨了1.34倍 。 另一个频繁更换业务的汤姆猫 , 宣布布局元宇宙和VR后 , 股价也连续多日上升 。
国内社交软件Soul干脆把slogan改为了社交元宇宙 。 而其所宣传的元宇宙 , 无非是将社交的虚拟头像替代真人照片 , 同时基于AR技术 , 加入了一些游戏化的玩法 。
而一向热衷炒作的币圈显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热点概念 。 元宇宙不仅需要社交、游戏 , 也需要去中心化的货币 , 这与币圈那套逻辑不谋而合 。
一直关注币圈的周浩 , 很明显感受到币圈最近对元宇宙概念的骚动 。 周浩所在的一个海外炒币社群里 , 每天都有数十条自动发送的元宇宙项目游戏 , 邀请买币体验 。 他点进链接发现 , 有些项目网页的UI设计很简陋 , 社群内讨论的人话术也很相似 , “一看就是来圈钱的” 。
周浩身边的币圈人士还盯着社交平台 , 搜“元宇宙游戏” , 看谁的项目能打动自己 , 然后豪爽地买币 。 他们希望能在这次浪潮中找到下一个“百倍币” , 让本金发挥出100倍的价值 。 哪个概念火 , 哪个项目有明星背书 , 都会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 。
在三里屯的一家茶餐厅里 , 匆匆赶来的币圈创业者徐继哲给AI财经社演示什么是元宇宙中的NFT资产(非同质化资产) , 他还饶有兴致地建议我们把这篇关于元宇宙的报道 , 首发成一个NFT放到虚拟世界里售卖 , “这将成为第一篇生成NFT的新闻报道 , 很有划时代意义” 。
未来还很遥远
相比今年4-6月份的狂热 , 陶荣祺已经冷静下来了 。 他觉得 , 自从7月以来 , 整个元宇宙的市场和认知体系已经没有更新能力了 。 在和同行聊天中 , 元宇宙已经没有什么新内容可以超出他的认知 。
“这是个令人不安的信号 , 这意味着我们得放慢脚步了 , 需要谨慎起来 。 ” 陶荣祺告诉AI财经社 , 他们公司官网停止了相关内容更新 , 因为“已经没什么可讲的” 。
关注元宇宙相关项目的复朴投资合伙人詹冉也调整了节奏 。 看了几个月后 , 发现项目还处于发展的初期 , 还远没有到要抢项目的阶段 , “抢项目 , 一定是行业里头已经有优质内容冒出来 , 但现在国内市场的情况是水分还比较大 。 ”詹冉对AI财经社说 。
资本的热忱传输到创业者端 , 火候更是大不如前了 。 最近半年 , 苏波至少接待了五六个因为元宇宙慕名而来的投资人 , 但这些人都没有真正出手 , 只是处于观望状态 , “现在的人更多是想了解 , 等了解完了 , 元宇宙的概念已经进入冷静期了 。 ”
而过去几年 , 类似的情形在一个又一个风口中上演 , 短暂的热情之后很快归于冷静 。 比如发展多时的人工智能(AI)行业 , 一度被认为会掀起新的一轮科技浪潮 , 并出现了以商汤、云从、旷视、依图为代表的“AI四小龙” , 融资也相当顺利 。
然而愿景很美好 , 现实却很残酷 。 AI四小龙在2018年经历高光之后 , 如今都陷入业务发展的瓶颈 , AI技术并没有太多的落地场景和现实需要 。 到目前为止 , 这四家企业没有任何一家上市成功 。
元宇宙的理想状态也离现实还非常遥远 。 在刘怀洋看来 , 未来真正的元宇宙 , 绝对不是一家科技巨头能够完成的 , 它是由多个团队 , 多家公司 , 甚至与大众合力完成的 ,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 。
“元宇宙是未来的趋势 , 但这个未来不是3-5年 , 而是20年以后 。 ”苏波对AI财经社直言 , 这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 , 就好比是互联网发展初期的局域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