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上药液每日分3次服,每日1剂 。待症状缓解后给以辨证调理 。
功效:用于顽固性腹泻 。大黄若小剂量或煎煮后则有增强消化及止泻之功能,佐以蝉蜕祛风解痉以缓其势,二者合用,是以通为补,寓补于攻,攻补结合,故效果显著 。
外敷法
1、吴芥散外敷涌泉穴治泄泻
药物:吴萸10克,白芥子20克 。
制法:共研细末 , 过100目筛,备用 。
用法:外用,取吴芥散3克,醋调成硬糊状,将药膏用胶布贴于一侧(男左女右)涌泉穴,24小时后揭去 。皮肤若无变化,继续第2次,若起泡或脱皮,是邪气外达 。经2~3天,待泡落皮后再作第2次治疗 。4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作第2个疗程 。
功效:吴萸温中止泻,白芥子化痰湿,两药对穴位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外治法中常用药物 。药效作用与穴位刺激作用相结合 , 是内病外治的主要机制 。
2、椒倍散外敷脐治寒性泄泻
药物:白胡椒5克,五倍子10克 。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取适量白酒调成糊状,涂满脐眼 , 以暖脐膏(或肤疾宁贴膏)覆盖 。2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偏寒者加吴茱萸10克 。
功效:白胡椒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助消化 , 止痛的功效 , 而五倍子有止咳、降火、止泻、止血、固精、解毒的功效,搭配外敷,可驱寒止泻,主治寒性腹泻 。
艾灸法
适宜:腹泻初期 。
特效穴位:中脘、天枢、神阙、气海 。
操作方法:点燃艾灸盒置于中脘、天枢、神阙、气海穴上,分别各灸治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
功效解析:中脘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天枢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神阙回阳固脱、健运牌胃 , 气海补气理气、益肾固涩 , 四穴搭配,可增强健脾和胃、除湿止泻之功,缓解腹泻及其引起的腹痛、饮食欠佳等病症 。
- 毛桃怎么保存最好 毛桃能放多久不会坏
- 蒲公英和什么搭配最好 蒲公英和玫瑰花一起泡有什么功效
- 皮蛋放久了会坏吗 皮蛋一次最多吃几个
- 魔芋减肥效果好吗 魔芋怎么吃最减肥
- 孕妇到底能不能吃桃胶 孕妇怎么吃桃胶最好
- 最简单的海马食用方法
- 世界上最快的自行车,英国Donhou
- qq音乐 ‘最近播放’ 在哪里
- 花螺煮多久时间才熟 花螺怎么洗最干净
- 什么是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 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 最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