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二 )

  
我更不会对你进行恶意辱骂和人身攻击 , 因为我知道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  
所以 , 你也无需妄自菲薄 , 自怨自艾 。   
不吹毛而求小疵 。 ——《韩非子·大体》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孩子 , 学会客观地比较 , 找到你自己  
比较 , 有其积极的方面 , 即它是一种客观评估自我的方式 , 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 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 , 也了解自己的短板 , 你既不必自卑 , 也不自负 。   
你需要扬长避短 , 成为更好的自己 。   
比如 , 你读题能力强 , 数学思维好 , 一些较有难度的应用题都难不倒你 , 但是你却常常很粗心 , 不是忘了带单位 , 就是弄丢了小数点 。   
比如 , 你长期坚持阅读 , 语文基础不错 , 阅读理解也很棒 , 但你却很懒得思考文章结构和润色文字 , 作文总是写得干巴巴 , 字迹还潦草 。   
比如 , 你很有同理心 , 同情弱者 , 总是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别人 , 但你常常忘记进行比较和分辨 , 滥用了同情心……  
比较 , 也有消极的一面 , 比如 , 让我们质疑自己 , 或是产生各种沮丧的情绪 。   
暑假 , 你和同学一起学习3阶魔方 , 当他已经完整复原6面时 , 你却卡在最后一层上 。 若是平时 , 你可能会淡定地看视频回放 , 找出解决方法 。 但是那天 , 你着急了 , 竟忘了越是混乱时 , 越需要冷静 , 回到出错的地方 , 理清思路 , 重新再出发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比较陷阱》的作者丽贝卡·韦伯说 , 保护自己 , 不陷入比较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认知 , 你认可自己的身份 , 尊重自己的生活 , 有坚定的信念 , 和那些真正认可你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孩子 , 我也望子成龙 , 所以也会习惯性焦虑 。 妈妈也需要成长 , 咱们彼此包容吧 。   
心理学认为 , 焦虑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 育儿焦虑 , 则是父母对孩子成长不确定性的担忧 。   
怀孕时焦虑孩子是否健全健康;  
生下孩子 , 焦虑母乳够不够吃 , 营养够不够;  
接下来 , 焦虑孩子说话晚;焦虑孩子不分享;焦虑孩子不爱看书;  
好不容易进了幼儿园 , 又开始分离焦虑;  
一波焦虑刚消失 , 新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   
为了消除种种担忧 , 我也会忍不住想要引导你 , 教你规划自己的人生 , 报名各种补习班 , 我也会禁止你看电视玩游戏 , 希望你不要偏离正轨 。   
但我也会常常反思 , 我给你的 , 就是你需要的吗?我的方式 , 你喜欢吗?  
所以 , 我会常常问你的意见 , 也会听你阐述你的理由 , 然后确定方案 。   
“妈,你为什么总在我面前提别人优秀?”孩子,比较和攀比不一样  
文章图片  
写在最后:给父母的话  
正确比较 ,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   
不要用盲目攀比的利剑伤害孩子 。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责任从来不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 , 而是让孩子有能力自己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尹建莉曾说 , 面对孩子 , 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 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 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 , 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   
未经审视的人生 , 注定糊里糊涂的过;  
不懂思考的父母 , 难免彷徨困惑 。   
当家长不易 , 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质保障 , 更要给孩子精神上的滋养与支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