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将打造湾区“智核”与创新引擎

为了全面落实加快实施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双轮驱动 , 奋力建设大湾区创新创业创造新高地的工作部署 , 10月30日上午 , “以湾区智核?创价值无限”——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发展论坛暨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在广州举办 。
广州大学城智慧谷位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南岸核心区 , 由碧桂园携手思科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打造 , 项目由碧桂园方开发建设 , 总投资额约160亿 。 该项目自2017年动工以来 , 已深耕5年 , 产业氛围日益浓厚 , 产业蓝图逐步兑现 。
活动上 , “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揭牌 。 同时 , 在各级政府及合作方的支持与指导下 , 园区成功引入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 , 并成功认定为5G应用产业基地 , 引进包括河南设研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广州先进数通、韩国LS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集中签约落户 。
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将打造湾区“智核”与创新引擎
文章图片

广州大学城已成为湾区重要创新策源地
活动上 , 国内权威规划和经济学领域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 , 就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板块和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在当前大格局和大趋势下面临的新机遇进行探讨 , 并建言献策 。
沿着“科技创新轴”一路向南 , 有着“华南智核”之称的广州大学城 , 是番禺区抢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制高点 , 是推动科研资源大区向科技创新强区迈进的关键所在 。 “大学城有‘3个2’资源优势:约10所大学20万大学生、约10X2000=2万专业教师、约10X200=2000专业研究人员(含博士后) 。 ”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延明这样总结大学城的优势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慧明则认为:“2000年 , 大学城选址 , 至今已经走过20年历史 , 经过选址建设、快速成型、提质扩容和创新驱动等聚变发展过程 , 大学城发展成为产、学、研、城融合的综合发展区 , 成为湾区重要创新策源地 。 ”
建议:
大学城可从四个方面抢占智能化制高点
如何利用大学城的资源优势 , 抢占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制高点?专家给出了各自的见解 。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认为未来将由数字经济引领 , 大学城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抢占智能化制高点:一是打造一流创新环境 , 二是瞄准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三是创新科研体制 , 打造官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四是吸引国际一流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 。
“国际科创城(大学城)是广州未来城市核心功能的承载地之一 , 要把握‘大学+走廊+城区’三大要素 , 为创新塑造低成本、高可达、高品质的空间场所 。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邱衍庆认为 , 未来大学城的发展一是要借鉴国际经验 , 在大学周边提供从为中小微初创企业服务的孵化器到为科创龙头服务的大地块等全链条的空间产品;二是创新需要合作 , 要充分把握走廊区位和关键枢纽界面空间 , 实现快速联通知识城、科学城的创新走廊;三是重点关注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 , 破解村镇级配套无法满足创新人才需求的难题 , 以及依托珠江后航道优质的滨水空间廊道 , 提升人居生活品质 。
【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开园,将打造湾区“智核”与创新引擎】黄慧明从广州国际创技创新城如何服务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 , “对于智慧园区建设 , 有三个条件很重要 , 一是交通 , 既包括到中心城区 , 也包括商务出行 , 到其他城市点对点的交通;二是环境 , 优质的环境产生优良的创新;三是一些引导性的东西 , 比如金融创新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