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 王悦
五一假期,崂山游人如织,山、树、海、天,独特的风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山势涧壑曲折,山峦峭拔耸秀,奇石滚滚欲动,峭壁徐徐而行 。古柏苍松比老,秀竹奇花争妍,山海相连,云飞霞飘,形成一幅雄伟、生动的画面,崂山与内地名山相比,确实有它的独特之美,因此,《齐记》中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 。
正如崂山文化研究专家孙守信先生所说,崂山是造化亿万年雕琢的一处仙苑 。其中的冰川运动为它巧置了许多奇异的景观,堪称鬼斧神工 。

文章插图
崂山又名劳山、牢山、劳(牢)盛山、辅唐山、鳌山等 。“从出土文物中证明,远在龙山文化时期,即有先民在崂山附近定居 。因僻处海隅,人迹罕至,故其名见诸史籍较少”,侯文程先生曾在《崂山山名探微》一文中探讨了崂山山名的由来,他认为,山的本名应该为劳山或崂山,北魏始称“牢”,唐代又有“大劳、小劳”之称,其间出现过“不其”“辅唐”“劳盛”之名,后又因为丘处机的到来,出现了“鳌山”之称,明清用法较乱,以“劳”、“崂”为主,“牢”“鳌”兼用之,至近代才专用“崂”字 。
崂山积淀深厚,孕育着古东夷文明,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而它又是多元的,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古今融汇,土洋结合,儒释道合一 。

文章插图
顾炎武
这所道教圣地,被清代学者顾炎武冠以“神仙之宅,灵异之府”的美誉 。崂山地处偏僻的海宾,深岩幽谷,两千年前就被某些方士、道人称为“神窟仙宅”,传说崂山里不但住有神仙,还有吃了可以“长生久视”的仙丹妙药,历代不少有名的方士、道人、文人墨客都到过崂山,前来修炼、游览 。
在《崂山与名人》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踪迹:传说秦始皇曾登崂山望蓬莱;徐福出海途经此地;汉武帝“幸不其山”(《汉书》);东汉大学问家逄萌、郑玄于崂山建书院,著书授徒,开创村学之风;“唐玄宗敕王旻、李华周炼仙药到崂山”(《唐书》);李白与吴筠来崂山论道赋诗,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名句;更传宋代苏轼久仰崂山隐士,渴望与之交往,然夙愿难偿,却发现从四川移居的同宗族人,题写了“东坡仁里”碑;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和侍御史张起岩、文人藏良,明代监察御使蓝田、大学士高弘图、御使黄亲昌、山东提学邹善和陈沂,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王士祯、翰林尹琳基等人,都曾在崂山留下墨迹,成为珍贵的史料,号称“天下巡抚之冠”的山东巡抚赵贤巡视崂山,还提笔亲书“海上名山第一”;尤其是大文学家蒲松龄,将崂山视为第二故乡,写成了脍炙人口的《崂山道士》《香玉》等名篇,使崂山名满天下 。近代改良思想家、“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康有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郁达夫、郭沫若、臧克家、贺敬之,以及一些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我国的一些国家领导人,也都慕名先后游览过崂山 。

文章插图
踏遍崂山的深浅沟壑,他们留下了对崂山的记录、吟咏和描绘,丰富了崂山文化的内涵,成就了崂山文化的辉煌,同时也使崂山声名远播、名扬天下 。正如明代文人陶允嘉所言:“夫此一崂也,得祖龙而始名,得太白而始显,得丘处机而始大显,地固以人哉 。”(《游崂山记》)莱阳名士张允抡在黄宗昌《崂山志》序中也说:“山之高深,以人为高深者也,无人,则山不灵 。”
- 最强风水格局 什么样的风水最旺事业
- 买房子最怕的风水是 买的房子风水不好
- 西安山水 西安富山风水画
- 鞋子破了还能穿吗风水 穿破的鞋子是不是漏财
- 1斤等于几两是几年级学的 1两等于几斤酒
- 黎麦米如何煮粥,黎麦米如何煮的视频
- 三维是查什么的 女生三围是什么意思
- 形容闺蜜感情好的句子发朋友圈 描写闺蜜友谊的唯美句子简短
- 儿童厌食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儿童厌食症的表现
- 初乳的作用 初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