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戈 战戈是什么意思


“我” , 是汉语中使用最普遍的第一人称代称 。其实 , “我”的最初含义与人称毫不相关 , 而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 正是中国的冷兵器时代 。其间 , 部落、诸侯之间为了地盘、利益和权欲等征战频繁 。当时 , 出于两军对垒、攻城略地的需要 , 各种冷兵器被派上了用场 。

长戈 战戈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这其中 , 就出现了一种尖端为三角刺 , 形状类似戈的一种青铜兵器 。这种手持的短兵利器便是“我” 。
左至右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
《说文解字》中说:“我 , 古杀字” 。说明在古代 , “我”就是用来战场拼杀的 。“我”盛行于商周至战国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重新规划了国家的兵器 , 长剑成为冷兵器中的“主力” , “我”就逐渐淡出了战场 。
从现今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我”来看 , “我”在当时是战场上通用的一种让人见之胆寒、谈之色变的兵器 。
而且从多部典籍中可以看到“我”是在当时征伐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兵器 , 主要的使用击法有“钩、挂、扎、挑”四种 , 它既可以横击钩杀 , 还可以扫、劈 , 而且分长、中、短三种 。

长戈 战戈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商周时期盛行甲骨文 , 早期的甲骨文中 , “我”字就颇似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 , 它实际上是“戎”的变形 , 翻译成今天的语言便是“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 。”后来“我”字又逐渐变化成“禾”与“戈”的合字 , 意为“以手持戈” , 也即手持战戈的勇士 。
那么 , “我”是如何由兵器而变脸为第一人称的呢?
古代的王室一年当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要做:祭祀与戎战 。所谓“国之大事 , 在祀在戎”是也 。所以 , 古代的王室贵族都习惯将自己的部落、宗族统称为“手持战戈的人” , 即“我这方的战士” , 于是 , 作为第一人称的“我”便出现了 。
【长戈 战戈是什么意思】《说文》中说:“我 , 施身自谓也 。”《诗经》中也有“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的记载 。从那时起 ,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称便沿用至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