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李鸿章洋务运动的特点李鸿章的洋务活动大致有以下特点:以“练兵制器”为中心,民用为军事服务;以技术为中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改变专制体制和文化传统;以官办为中心,从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管理、产品分配等都基本上走官方路线,不是市场经济 。总之 ,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实践的第一人,主要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可以说近代化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 。
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 。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后四个字中体西用,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 , 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 。
2、洋务运动评价为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 , 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 , 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
3、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洋务运动促使中国近代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 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对中国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评价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
如:1865年 ,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1870年崇厚在天津开办的天津机器局 。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
4、举办新式学堂,如
5、洋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1、洋务运动并不触动腐败的社会制度是建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些资本主义生式,因此不可能取得根本性成功 。
2、洋务企业的利润 , 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洋务派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资本家,而是形成了垄断企业,以此作为自己在旧的统治制度中争权夺利的资本 。
【概括李鸿章洋务运动的特点】3、洋务派办的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成本高、亏损大、产量低、质量劣,形成营私舞弊,贪污中饱,用人惟亲 , 冗工滥食的局面 。这是用封建制度经营新式企业的必然后果 。
- 为什么说李鸿章是大清的裱糊匠
-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概括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到3章概括
- 三借芭蕉扇概括
-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概括
- 李鸿章为什么十分惧怕慈禧太后
- 用三两句概括井底之蛙
- 洋务运动的定义
- 山居秋暝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
- 窦娥冤的故事简洁概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