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
【神器 Notability「免费下载」引热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驱动级软件最需要实时更新保持兼容性
买断制同样会给用户带来风险 , 因为动力不足的开发者随时可能弃坑:当你知道你的大部分收入都在软件发布后的三个月内赚到手了 , 为何还要煞费苦心来更新应用保持它的安全性与兼容性呢?
结果 , 若销售高峰期过后用爱发电的开发者不再出于良心更新软件 , 那些买了软件的人也会跟着遭殃 , 因为很多软件的正常使用必须要保证持续的兼容性更新 。 一旦开发者弃坑 , 买软件的钱就全成了沉没成本 。
于是 , 随着支付方式的完善 , 订阅制应运而生 。
文章图片
为了赢取长期利润 , 订阅制一般允许用户以远低于买断软件价格的价格按月/季度/年订阅(然而也有 PDF Expert 7 这种转为订阅制价格还翻了好几倍的例外) , 比如 Adobe 如今包含 Photoshop + Lightroom 的「摄影师计划」订阅费为 9.99 美元/月 , 算起来一年订阅费不过是过去买断 Photoshop 一个软件价格的 20% 。
也就是说 , 订阅制使得付费门槛降低 , 用户得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用上生产力工具 。 而低价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 , 「薄利多销」反倒能增加开发者的收入 , 这点从 Adobe 拥抱订阅制后软件收入反而节节攀升的事实中得到佐证 。
对独立开发者而言 , 更重要的是原本「峰-谷」循环的过山车式收入通过订阅收费变为了平缓的现金流 , 维持收入的期望赋予了开发者持续更新维护应用的动力 , 而持续迭代也使得应用的平均质量上升 , 用户体验更好 。 更别说 , 哪怕开发者真的弃坑了 , 订阅用户也可以马上停止订阅止损 。 从这角度上说 , 低价订阅制的转向没有输家 。
此外 , 订阅制让开发者与用户之间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实时互动模式 。 过去软件的大版本更新就像是制作电影 , 在长达数年的制作周期中 , 开发者都不会知道新改动是否会符合用户的心意 , 一旦大版本更新用户反响不佳 , 开发者就会遭遇沉重损失 。 而现在 , 只需要关注订阅用户数的变化 , 开发者很容易就能看出新加入的功能是否受用户欢迎 , 从而灵活地调整开发策略 。
还有一个隐含的好处在于 , 软件在订阅期内始终保持最新的特性使得用户不再因为「旧版本够用」而拒绝花钱升级 , 对开发者来说避免了买断制软件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 与其说订阅制是购买或租赁软件 , 不如说是签订一个强制性的内容服务协议 。
开发者得到平稳收入与持续动力更新软件 , 间接性地使应用商店平台亦从中获益 。 在这个讲求「应用生态」的时代 , 持续迭代的高质量应用有助于提升用户粘性 , 从而实现平台生态的良性循环 。
因此 , 平台方也在努力推动旗下应用向订阅制转型 。 比如说 , App Store 上的应用收入一般是苹果与开发者三七分成 , 但如果某个 app 采用订阅模式 , 且用户在订阅一年之后选择续订 , 苹果的抽成比例便会降至 15% 。
文章图片
同时 , 平台还努力推广将应用打包订阅 。 今年三月的发布会上苹果便公布了将 100+ 款独占游戏打包订阅的服务 Apple Arcade , 用户只需要支付会员月费 , 便能自由游玩套餐中的任意游戏 。 很快 , Google 也曝光了名为 Google Play Pass 的类似服务 , 在订阅制的风潮下 , 谁都想分一杯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