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 Notability「免费下载」引热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 三 )


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
既然在原则上订阅制称得上是平台方、开发者和用户的「三赢」 , 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对订阅制有着本能的拒斥?仅在朋友圈里 , 就能听到许多对订阅制的微词 。
一个原因在于 , 人类本就不是在「订阅经济」的环境中演化而来的 。 在以实物交易为主的漫长历史中 , 我们形成了对「拥有」的强烈偏好 , 以至于「拥有」本身就成为了目的 。 拥有某一物品的效用甚至足以覆盖高昂价格所带来的损失 , 这一点从纸质书市场在电子书的冲击下依旧稳固就能看出——实物能带来更真切的拥有感 。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 1979 年发表的经典论文指出 , 人们天然地抱有一种「损失厌恶」心态 , 也就是失去一样东西带来的痛苦远高于得到它所带来的快乐 。
很不凑巧 , 传统的订阅制模式正是在不断地强化损失厌恶的体验:通过付费订阅获得的只是应用的暂时使用权 , 订阅期限一到 , 用户便会被它拒之门外 。 除非乖乖掏钱续费 , 不然大多甚至全部功能都会被禁用 。
失去使用权自然会使人痛苦忧虑 , 哪怕因此续费也会让用户产生一种被胁迫感 , 觉得个人自由受到了侵犯 。 这种不自由感还体现在 , 买断制的软件用户可以心安理得地让它封尘 , 就像买书不读一样理直气壮;而订阅制软件就算不用 , 订阅费照样是要给的 , 让人为了避免「无谓损失」而觉得不用不行 。
神器 Notability「免费下载」引热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
文章图片

换个角度说 , 对开发者而言的每月稳定收入其实意味着用户的每月稳定支出 , 哪怕理性权衡告诉我们要支持开发者 , 为已经在享受的服务继续付费依然会让人感觉不爽 。
这就是为什么 , 一款好的订阅制模式 , 必须要尽可能地降低用户的损失感 。
什么是「好」的订阅制?
如今继续用订阅制/买断制的二分法已经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 因为很多开发者早已意识到传统订阅方式的局限性 , 开始探索一些扬长避短的新订阅方式 。
神器 Notability「免费下载」引热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
文章图片

一种很棒的创新形式 , 是新版 Framer、Sketch 和 Surge 等软件所采用的「功能更新订阅制」 。
以 Sketch 为例 , 看上面的图片你应该注意到了——购买许可证所获得的服务并非软件本身 , 而是「一年的升级服务」和「一年的云服务」 。 在首次购买授权后 , 用户就已经获得了当前版本软件的永久使用权 , 与当年的买断制软件别无二致 。 真要花钱购买的 , 其实是「升级权限」:在许可证有效期内 , 才可以正常地获取功能更新 。 授权到期了?大不了是不能更新而已 。 你仍可以自由地使用旧版本 , 直至厂商推出什么吸引你的新功能时再续订一年更新服务来升级软件 。
这样一来 , 厂商便不再会像残忍的房东一样强行从用户手里把「大门钥匙」收回 , 能很好地避免传统订阅制「剥夺使用权」导致的焦虑感 。 在我看来 , 这是目前订阅制中最有前景的改良模式 , 但前提是 , 开发者能够持续提供吸引用户的新功能 。
订阅制之所以常常引发众怒还有第二个原因 , 就是非理性的「跟风」订阅化 。
神器 Notability「免费下载」引热议,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喜欢订阅制?
文章图片

不是任何服务都能够顺利实现订阅制转型的 。 通常来说 , 流媒体与云服务比本地应用适合订阅制 , 大型生产力软件比小工具适合订阅制 , 原因很简单:前者比后者使用频率更高、替代品更少 。 此外 , 考虑到用户在本能上不待见订阅制 , 开发者将应用转为订阅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给老用户足够的补偿 , 毕竟他们此前是「预期」开发者会提供长期更新服务才买断软件的 , 贸然切换模式会被视为「贪婪的」出尔反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